寧王鬆了一口氣,他雖有雄心,但寧軍屢次被魏軍擊敗,加上部隊還沒有換裝,魏國又大兵壓境,他都有些陰影了。
但如果能實行這兩個計劃,魏國應該攻不過來。
“那就按鎮國公、興盛侯的辦法幹,耗死他們。”
孫誠道:“王上,按說此次進攻我國,對魏國乃是關鍵一役,如若不能迅速的擊敗我國拿到賠款,那他們的財政就會更加困難,
我有些疑惑的是,那魏王為什麼不派他們的名將驃騎將軍蒙毅呢?而要派一個年近七十的老將呢?”
眾人一聽,也是,這不合邏輯啊!。
張計解釋道:“匈奴每到秋高馬肥之際,都會寇邊,而蒙毅屢次擊敗匈奴,正是匈奴的克星。
估計是把蒙毅放到北邊抵禦匈奴,畢竟兩線作戰魏國也承受不了呀!”
孫誠放下了心,“原來如此,是我多慮了。”
翌日,寧王召見顧聞,斷然拒絕了魏國的三個條款,準備接戰。
顧聞知道寧國是不會同意的,也隻是行了一禮,“那就戰場上見吧!”
兩國宣戰之後,雙方各自動員,準備秋後一決勝負。孫誠也抓緊訓練神機營,以備此戰。
軍工四司經過孫誠的整頓後,不管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比以前好了不止一點。現在也是加緊製造武器裝備。
在經濟方麵,以戶部尚書孫尚為首,下達命令,開展經濟製裁。
一切物資都不準運往魏國,不管是陸運還是海運,全部切斷。
如有人偷偷走私,發現之後,家產充公,主犯斬首,家眷流放。
這可就讓魏國難過了,寧國的貨物來源被切斷了,讓他們的生活物品有了短缺。
本來在這個年代,一般都是自給自足,魏國出產足以保證自己的需要。
但寧國頒布了專利法之後,寧國產品質量有了大幅提升,而且價格還低。
在與魏國產品的競爭中,將魏國產品打的是落花流水,紛紛倒閉。魏國的市場都由寧國產品占領。
現在突然斷貨,讓魏國百姓是怨聲載道。這讓魏國君臣發現,不知不覺的寧國貨物已經占領了自己的市場。
但這個情況沒有阻止魏國的動員,反而更加決堅定要將寧國打服,不然這樣下去,根本不用打。過上幾年,魏國就將無可用之兵,無可用之銀了。
秋季快到了,根據內衛報告,魏國快要動員完畢,一月之後,糧食成熟之時就能到達綿清防線。這樣也能收割寧國的糧食,來補充自己。
可在這個時候,安國公徐泰在綿清區域開始了收割,這些糧食還未成熟,但為了不資敵,還是強迫百姓收割了。
寧國綿清防線共有三座城池,形成三角形,互為犄角,而且都由水路連通。
安國公徐泰在中間,也是最重要的楊柳城駐守,此城有五萬寧軍。兩邊還有牛山、高水兩城,每城分別有三萬寧軍駐守。
一月後,糧食收割完畢,百姓也全遷入城中,水軍也利用水路運送了大批糧食。
俗話說的好,心中有糧,心中不慌。要想守城,最重要的就是有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