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世家沒落了(2 / 2)

但為了寧國,這鄭家嫡係是必須滅的。不光是他叛國了,鄭宣作為禮部尚書,還屢屢阻礙科舉製的進展。

孫誠主持抄家,對旁係財產分文不取,隻抄嫡係財產,嫡係的財產才是大頭。

店鋪,土地,房產,古玩,這些換成銀子,也有二百萬兩了。

孫誠對從鄭家抄得多少銀兩無所謂,他要的是書籍,這才是世家的根本,隻要把這些拿到手,鄭家也就永遠起不來了。

抄得的錢財還了債以後,幾乎少了一半,鄭宣太貪了,為了炒糧掙錢借了太多的債。

錢莊本以為鄭宣被斬,借的錢已經打了水漂,畢竟財產都被抄入國庫了,你還敢找朝廷要錢?

卻沒想到孫誠竟然把債給還了,雖然沒了利息,但他們已經是欣喜若狂了。

已經被抄到國庫的銀子,還能被拿出來還民間的債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呀!

這讓那些錢莊掌櫃都對孫誠心悅誠服,以後隻要是孫誠來借錢,他們都傾囊相助。

孫誠不希望這些錢莊破產,怎麼說這也是寧國的金融業,他們要是破產了,寧國的經濟也會倒黴。

鄭家完了,崔家與王家也壓力巨大,雖然順天府並沒有登門,但每天圍在門口要債的人就多了。

那些不願以債換股的人被某些人鼓動,不再是祈求崔家、王家還債了。而是帶著人,舉著標語堵在兩家大門口要錢了。

這讓兩家十分難堪,他們雖然借錢不還,但那是生意方麵的,隻有債主知道。

但現在債主已經破罐子破摔了,直接堵在大門口要錢,那這借錢不還的事,可就傳到了百姓那裏,世家的千年聲譽啊!就這麼坍塌了。

崔、王兩家沒辦法,為了保住聲譽,隻有賣地,賣店鋪還債了。這一下,就讓兩家大傷元氣。

這時,戶部才開始救市,低價購買糧商的存糧,崔、王兩人見自己剛賣了家產還債,戶部就開始救市,這不是明擺著逼自己賣家產還債嗎?

此次炒糧,戶部是賺大了,到了警戒線的常平倉馬上被補滿,順便還賺了一筆。王室,張家還有孫家也賺的盆滿缽滿。

世家那邊是沒落了,李家因為分家,縮水了一半,崔、王兩家錢財也損失大半。

鄭家就更倒黴了,嫡係全部被誅除,關鍵的書籍也被朝廷沒收,徹底失去了複興的希望。

世家的勢力已經被寧王牢牢壓製住,想翻身估計是很困難了。

隻要科舉製開始,察舉製被取消,世家就隻會出現在曆史中了。

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已經空了下來,隻要換一個支持科舉製的官員上去,科舉製就會頂替察舉製開始選拔人才。

寧王正考慮誰能擔任禮部尚書,禮部尚書本身要德高望重,在學問和禮數上麵,要得到百官的認可。

這種人雖然不多,但人選還是有的。寧王考慮的是這人能不能支持科舉製。

如果換一個禮部尚書,還是不支持科舉製,那科舉製豈不是又要延後了?

孫誠也是被人騷擾不斷,他的爵位雖高,可官職不大,到現在還是掛著一個工、戶兩部侍郎的頭銜。

但他是什麼人,滿朝文武誰不知道?其他的什麼都不說,就是寧王對他言聽計從這一點,誰能與他相比?

所以在封建社會,權力大不是看誰的官大,而是看君王信不信任你。

許多認為夠資格擔任禮部尚書的人,都來拜訪孫誠,想讓他在寧王麵前給他們美言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