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皇帝(1 / 3)

自夏啟殺伯益奪位開創王位世襲製以來,中原王朝興衰更替不斷。

一代將亡必有奇人現世,力挽狂瀾,統一天下,改朝換代。

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時間長了什麼事都有能發生。

隋武帝楊廣自即位伊始,倒行逆施,****天下。致使文帝楊堅打下的基業幾乎於一夜間崩塌殆盡。

天下群雄並起而反之,隋大業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兵變於江都行宮,妄圖某朝篡位。

幸武帝雄才大略,化危機為轉機,誅殺宇文一族,乘勝而起,以僅剩的三城為基業,絕地大反攻,三年內誅殺叛逆李淵,王世充,李密等人。又一次安定天下。

大隋破而後立,推行新政,改革官僚製度,中央設內閣六部,地方設布政司,按察司,和都指揮使司。

政權,軍權,和檢察權三權分立。總之就是明朝那一套,也不知道這哥們哪穿越來的。

就這樣,楊廣硬是把大隋朝國祚延長了六百年。十年後的大業二十七年,雄才大略的楊廣禦駕歸天。諡號武宗,名垂青史。

到百多年前,外族入侵,古老而腐朽的隋王朝轟然倒塌,天下烽煙又起。

這其中燕國公唐彥隨勢而起,由幽雲十六州起兵八萬南下。歸攏天下英豪,把入侵中原的女真人摧枯拉朽的掃地出門。

而後開國登基稱帝,定都燕京,史稱大燕太祖皇帝。

唐彥沿襲前朝管製,經過一番努力大燕帝國的內部,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戰爭造成的破壞已成為過去,經濟得以恢複,國庫漸趨充盈,唐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這片飽經戰火摧殘的土地恢複了生機。

唐彥對此十分滿意,他是一個好皇帝,青年時期的南征北戰使他不願讓自己的子孫受苦,為了讓自己的帝國得以長治久安,為了讓自己的繼承人可以安心統治天下,他為自己的帝國留下了一條無可違背的祖訓,並立碑於皇城前的廣場上,公告天下。

大燕祖訓曰: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堅信隻要子孫們堅守自己創立訓誡,大燕帝國將永遠延續下去。

好吧,這又是個穿越帝。

百多年後。

天子唐紀元十五歲登基,年號泰安。

我們的故事發生於泰安十七年,這是一個混亂的年代。

這一年,王守仁於江西南安留下了他在人間最後一句話:“此心光明,亦複何言。”

這一年,倭寇犯邊。兵部右侍郎胡宗憲代楊宜任總督,任兵部侍郎兼僉都禦史,總督漸直福建軍務,經略東南。

這一年,戚繼光子承父業,繼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這一年,仲夏,一個不普通的男孩出生在四川一個非常不普通的家庭。

還是這一年,初秋,太祖祖訓碑遭雷擊,碑身裂痕由上至下,朝野震動。

其實這本是件非常平常的事情,碑頂樹立著太祖等身銅雕,石碑又那麼高,刮風下雨的不劈它劈誰,可是誰讓這事發生在萬惡的舊時代呢。

泰安皇帝很鬱悶,他自君臨天下那天便開始勵精圖治,努力工作,為的就是想讓古老的帝國在他手中能重新煥發生機。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創造的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個輝煌的時代,大燕國開始重新散發光彩,國力強盛,天下太平,人才鼎盛。

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等飛來橫禍會砸在他頭上。

泰安皇帝唐紀元有氣無力的坐在禦書房龍椅上,頭都不抬:雷擊祖碑,卻是為何?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台下五人。正襟危坐四人,分別是內閣首輔夏言,次輔徐渭,國師金光子,僧空見,以及在一旁神神叨叨搞扶乩的欽天監監正藍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