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較量】
張巡,你還有什麼辦法?
張巡默不作聲,率領士卒,在城牆上打了三個大窟窿。第一個窟窿,用來伸出長木,長木頭上掛著一個大鐵鉤,鐵鉤鉤住雲梯,雲梯不得退卻;第二個窟窿,用來伸出短木,短木頭十分寬大,用來頂住雲梯頭部,雲梯不得靠近;第三個窟窿,用來伸出長木,長木頭上有個鐵籠,鐵籠裏是油和柴草,出木前點燃,這根木頭最長,能伸到雲梯中間,大火可以燒斷雲梯,讓上頭的“精銳”們從十幾米的高空掉下,活活摔死。
張巡又贏了,但尹子琦又以鉤車鉤住城上閣樓,閣樓紛紛崩塌。
張巡又請出了大木,在木頭尾端置連鎖,鎖末置大鐶,搭住鉤頭,然後用車硬拉,生生將賊軍的鉤車頭部扯掉。賊軍立刻改變策略,用木驢攻城。所謂木驢,其實就是長得像驢的一種兵車,那是一種常用的攻城器械。張巡用炭燒火,煮沸鐵水,澆灌下去,頃刻間,木驢化為烏有。
賊軍不服,又在城西北扛土集柴,想要造成一座斜坡。在每夜休兵的時候,張巡做出了讓尹子琦崩潰的事情,他讓人往賊兵造好的木柴道上拋些鬆明(鬆香)、幹蒿,一連十幾天。賊軍隻顧趕著造山,見斜坡就要好了,竟然還十分高興。張巡選的這日,刮的是東南風,大清早的,他親自領兵,打開城門往賊軍衝去。賊軍前來應戰,張巡立刻改變了方向,舉著火把衝向賊軍造好的柴土山,點燃了那如山高的柴草。
大火熊熊烈烈,賊軍大驚,來救。
張巡殺了幾下,便立刻撤回了城裏。
賊兵開始救火,可有一個問題擺在賊軍麵前——沒水。大火越燒越旺,賊軍隻能眼睜睜看著大火燒起來。這場大火,一連燒了二十多天。賊軍怕了,不敢上前,因為他們怕張巡又搞出什麼名堂。為了對峙,賊軍在城外修築了三重壕,立了木柵。
一個月後……
睢陽城,張巡、許遠、南霽雲……六百士卒。
張巡領三百兵,守東北。
許遠領三百兵,守西南。
麵對數萬賊軍,張巡又怎麼可能繼續堅持下去?張巡和許遠,與士卒吃的都是茶紙,一起待在城上,睡在城上,吃也在城上。見有人攻城,如果來的是一股漢人,張巡便會用他沙啞的聲音,曉之以理,申明大義。而這些軍人,被俘虜入賊者,往往棄賊投奔而來,追隨張巡左右,光戰死的就有兩百多人。
但是,靠這樣,是不足以繼續堅持的。
許叔冀在譙郡,尚衡在彭城,賀蘭進明在臨淮,三人都有大軍,卻眼睜睜瞧著張巡受困。張巡讓南霽雲領著三十個騎兵殺了出去,去外地搬救兵。數萬賊軍見這麼幾個人出來,紛紛湊起來,圍攻南霽雲。南霽雲三十多人臨陣不亂,奔馳射殺,賊軍驚擾,等殺出重圍,隻丟了兩人。南霽雲終於到了臨淮,見到了手握大軍的賀蘭進明。
“睢陽危在旦夕,請大人發兵救援!”
“如今睢陽不知存亡,救兵去了又有何益?”
“睢陽若陷,霽雲請以死謝大夫!況且睢陽破了,危及臨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
“別說了,我有苦衷。”
賀蘭進明擺擺手,不願意聽他繼續講下去。
他知道,南霽雲是條好漢,所以賀蘭進明強留南霽雲喝酒吃飯,讓人準備了酒肉。南霽雲臉色差得要命,見有人擺宴,流著淚說:“霽雲來的時候,睢陽的兄弟已經月餘沒吃一頓飯了!他們用茶紙充饑,霽雲雖然很餓,可難以下咽。大夫坐擁強兵,卻眼睜睜看著睢陽陷沒,一點忙都不肯幫,這豈是忠臣義士所為?”南霽雲不能理解賀蘭進明,而賀蘭進明卻隻顧搖頭。
眾人欷歔不已,南霽雲伸出手指,填入口中,怒嗔起來,發狂咬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霽雲既不能達主將之意,請留一指以示信歸報!”座中人為之泣下。南霽雲,實在是個難打發的人,咬斷了手指,卻還是不走,因為他知道,眼下不是賭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