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身體撐的住,沒有因為生病耽誤行程,隻是過慣了錦衣玉食的他們,路上的食宿自是不能與京城府裏的相比,又整日的囚在車上或驛館的房間裏,難免會控住不住自己使性子。
特別是兩個小的,不如意的時候甚至哭鬧過,姨娘也哄不住他們。隻是在祝景洛的威逼下,大家還算老實。
便是丫鬟嬤嬤們也是疲憊不堪。加上天氣越來越寒冷,遇到雨雪的天氣,更是寸步難行。
其實黃之桐也走的身心疲憊,但她若躺下不幹了,隊伍可就隻剩十四歲的祝景洛獨自支撐了,她實在不忍心也覺得丟臉,想想便咬牙硬挺著。
還好隊伍裏的管事們比較給力,負責前行路線,負責他們安全,負責他們食宿,四個人安排的妥妥帖帖,還要忍耐婦孺們弱不禁風的嬌弱。
領頭的大家都喚他“姚先生”,黃之桐以前並沒有見過,府裏的管家好像對他熟悉,對他的話言聽計從。
但他不愛講話,尤其麵對女人和孩子,多數的時候都是和祝景洛溝通。
偶爾的遇到姨娘要停下等候,隻苦笑著望向黃之桐這邊,似乎在求助,又像是等黃之桐的決定。
好歹到了一座叫沂水的小城,黃之桐讓大家多逗留幾天,好好歇息。
讓姚先生打聽了當地有名的大夫,自己送二夫人去就診。
大夫說二夫人主要是胃脘痛、心腎陰虛、還有氣血淤滯這些症狀導致體虛,剩下還有一些小毛病。
黃之桐慶幸,既然不是她猜的急性膽結石,便可以慢慢治療。但又有些犯愁,這長路漫漫,食宿不濟,舟車勞頓,如何治療,如何靜養?
思慮再三,經過二老爺的同意,把蔣二夫人留在此地養病,等身體好了再繼續趕路。
她在客棧租了一個月客房,除了二夫人身邊的兩個嬤嬤,兩個丫鬟,又留了一個管事在此地照顧。
同裏的大老爺得知婦孺們趕路異常艱辛,再看同裏的處境,住所沒有不說,妹妹一家已經躲到鄉下莊子裏去了,城裏關於他們的流言還在盛行著。
想到家裏還有未出閣的姑娘,果斷改變了遷回此地的想法,便著人通知黃之桐他們不用趕往同裏,前往固州即可。
這邊靈柩下葬不再等他們,由在同裏的幾個人護送起棺即可。
馮夫人的娘家在固州,從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商賈。馮夫人的母親從小就疼愛這個女兒,又是個有福的,嫁人後夫君步步高升,直至做了將軍。
娘家沒少憑著將軍夫人的名頭做了大買賣,甚至兩個兒子還捐了固州府的一官半職做著,是以娘家更是拿她當菩薩一樣供著。
馮夫人至今在固州有一個頗大的農莊,一座山頭作為嫁妝保留著。
馮家搬到京城後為了探親方便又置了宅子在固州城裏。
等黃之桐他們在浦城與迎接他們的王管家碰麵時候才知道,他們要去的不是固州城裏,而是鄉下的農莊。
浦城與固州東西搭界,農莊在蒲城和固州邊界的位置,同裏則在固州西南,這樣他們就比原計劃少趕幾百裏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