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心生不滿(1 / 2)

接到宋威捷報,朝堂上連著熱鬧了兩天,不但盧攜有麵子,田令孜與兵部尚書豆盧璩也是整天都紅光滿麵的,一直叫嚷著應該給立功將士受些什麼賞賜,嘉獎的詔書應該怎麼寫。

當朝首輔崔沆就有點不爽了,他老弟崔安潛現任忠武軍節度使,雖距曹州遠了點,但離宋州近啊,剿滅匪患的時候,宋威卻調宣武軍一部進宋州駐防,這明顯就是不給他和老弟的麵子。

其實他這可有點不講理,宣武軍緊挨著曹州,換了誰調兵,都不能把忠武軍調過去,而且宋威覺得五道兵十幾萬大軍,剿滅王仙芝應該綽綽有餘,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就沒多調其他諸鎮進來攪和,誰知道竟會給自己惹來個大麻煩。

崔沆憋著氣溜溜達達的進了尚書省奏事房,這房間裏放的都是各地送來的文書,一般先由幾個都事整理一遍,然後送交各部,各部不決,才到他這當朝首輔出麵。

今天他過來隨便翻了翻,自然就把眼神瞄到了曹州一帶各州府送來的文書上,結果隻掃了幾眼,心中猛的一跳,捧起一本奏折仔仔細細的看了好幾遍,突然哈哈大笑著就出門去了。

屋子裏幾個都事正抄抄寫寫的看各地的奏事折子,被他突然這一嗓子嚇的手一哆嗦,好好一本快抄完的折子就滴了幾滴墨在上麵,一上午的功夫又白費了。

崔沆琳著揀出來的幾份文書,心中春花怒放般高興的不得了,臉上的表情卻陰沉的像要下暴雨的天氣,唬的幾位路過的官員直往旁邊躲,隻有一個沒跑,還走上來衝他施了一禮。

崔沆一看,隻見此人須發微白,身材穎長,五官端正,滿麵正氣,雖然給自己施禮,臉上並無阿諛奉承之色,完全是上下級的正常拜見,他心中不惱,卻是一喜。

他正愁不知該由誰把這幾份文書扔出去,才不會被那幾位嫉恨自己,想不到眼前居然就來了個合適人選。

這人他認識,鄭畋,鄭文台,豪邁有文,當年連中進士、賢良方正、書判拔萃三科頭名,名聲一時無兩,討滅徐州龐勳時,出謀劃策每每切中要害,進戶部侍郎。

後因得罪當朝首輔韋保衡,被貶為梧州刺史,僖宗即位,被田令孜舉薦,以右散騎常侍詔回京師,與平叛在外的曾元裕同級。

但這位鄭大人雖為一介書生,卻剛直不阿,直言敢諫,不但不領田大太監的情,還每每頂撞於他,故平素不為田令孜所喜,今年正月,還是崔沆保舉,這位極有才華的鄭大人才升到門下省侍郎一職。

如今滿朝文武都知道,這位門下侍郎年近五十,歲數也不小了,卻依然是個官場愣頭青,隻要他看不過眼的,肯定就跳出來要說幾句,而且根本不管你是什麼官職,所以這份文書交給他是再合適不過了。

崔沆有了這定計,立即沉著臉把手裏的幾份文書遞了過去,鄭畋不知所以的接過來一看,頓時大怒道:“居然有這等事,宋威膽敢謊報戰功,文台這就把文書帶回政事堂去給諸位大人好好看看。”

崔沆還故意勸阻道:“鄭大人,少安毋躁,這不過是一家之言,還不好枉下判斷啊。”

鄭畋一抖手中幾份文書道:“幾處州府所告之事完全相同,如何是一家之言,崔相不比多言,文台這就去了。”

說完之後,鄭畋隻衝他一拱手,立即怒衝衝的直奔門下省政事堂去了,崔沆站在當道撚著胡須,看著他的背影,暗自搖了搖頭,這個愣頭青,這下恐怕又要得罪不少人,不過嘛,老夫這口氣總算出了。

原來宋威把捷報上表後,自領軍返回青州,其他幾道兵也跟著就散了,可王仙芝率四萬多人馬突然顯身曹州城下,逼退宣武軍與義成軍,這消息立即就由附近的各州府也上報了朝廷。

隻是宋威急著表功,捷報走了八百裏加急,比州府的快騎上奏早到了兩天,等宋威接到曾元裕急報,得知王仙芝未死時,再想補救已經來不及了。

朝堂上的眾臣可不知道事情的原委,等鄭畋把手裏的文書往出一扔,頓時麵麵相覷,都沒了聲音。

虛報戰功可是大罪,但自安史之亂起,節度使一級的官員,就早脫離了朝堂的管轄,向來是聽調不聽宣,你就是想處罰他,也不知道該問個什麼罪。

最後幾位保舉宋威等人出兵的大佬們聚在一起又咬了一陣耳朵,想出個折中的辦法,你自己搞出的爛探子,就自己去收拾,咱們處罰不了你,就讓你繼續去剿滅亂匪,什麼時候搞定,什麼時候算完。

當下,嘉獎的詔書也不擬了,直接改成訓斥的文字,然後由田令孜這位大掌櫃加蓋皇帝的印璽,把正在馬球場上輪球棒,玩的不亦樂乎的僖宗小皇帝又瞞過了一次。

崔沆一看這情況,立即也給自己的弟弟忠武軍節度使崔安潛去了一封信,上次宋威不給自己兄弟麵子,這次捅了漏子要出來收拾殘局,他也不打算給宋威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