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侍郎李邦彥、尚書右仆射唐恪都是主張議和之人,看到白時中的下場也不敢貿然說話。
反倒是被剛剛提拔的李綱開口道:“官家,微臣之前任兵部侍郎時,對軍略略有了解,臣認為,當務之急是解太原之圍。請官家移步沙盤。”
眾人走到沙盤前,隻見此時的太原城早已被金人包圍。
“官家請看,熙河經略使姚古將軍領兵三萬駐守在太原以南百裏的威勝,而秦風路經略使種師中將軍則領兵六萬駐守真定。這兩路大軍加起來共有九萬人,且都是西軍勇猛敢戰之士,以他們為援,再加上太原守軍,可退女真西路軍。”
“不可”李綱的話還未說完,穿著一身甲胄的王宗濋便跳出來反對,他仗著自己是趙桓的舅舅,直呼李綱的大名。
“李綱,你難道不知道駐守在威勝的軍隊是為了防止女真西路軍南下威脅汴京的嗎?一旦將他們調走,若西路軍南下誰去抵擋?”
與此同時,沉默良久的中書侍郎李邦彥也開口道:“官家,九萬大軍未必能擊退完顏宗翰的六萬騎軍。”
一旁的兵部尚書孫傅也拱手道:“官家,這九萬大軍多為步軍如果與女真人騎兵野戰恐難以應付。”
看著場麵有些失控,幾位大臣毫不讓步,爭論不休。而皇帝眉頭微皺。王懷吉當即喝道:“肅靜!”
眾人這才安靜下來,齊齊看向這位大宋的新官家。
他們在這裏爭得頭破血流也沒有用,最終的決定權仍舊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趙桓見殿內安靜下來,便沉聲說道:“殿前司指揮使。”
“臣在”
“朕問你汴京城內有多少禁軍?”
“官家,我大宋共有禁軍四十萬,其中二十萬分布在天下各險要地區,二十萬駐守汴京拱衛中央。其中騎軍兩萬步軍十八萬。”說到這王宗濋謹慎的抬頭看了看趙桓。
見趙桓沒說什麼,也便放下心來。
李綱見皇帝沒有說話,以為皇帝真信了此話,便出列道:“官家,臣認為王指揮使所言有虛,臣此前任兵部侍郎時,查閱過禁軍的名單,名單上的記載和王指揮使所言略有不同。”
“哦?李相公,你來說說禁軍的情況。”趙桓有些好奇的問道。
李綱應該是知道王宗濋是自己的舅舅,還敢當場打他的臉,看來史書所記不假。李綱的確是一個耿直之臣。
李綱見皇帝沒有怒意,便直接開口道:“官家,據臣了解,王指揮使所說的二十萬與兵部記載無假,隻不過其中有三萬被吃了空響,五萬老弱病殘。實際能作戰的不足十二萬人。”
王宗濋見便被人揭穿,也不辯解,直接跪倒在地。
“官家,臣接手禁軍也不過數日實在是不知實情,望陛下恕罪。”王宗濋話音中還帶上了一絲哭腔。
趙桓也是有些無語,自己的這位舅舅雖然是個草包,但是對自己絕對忠心。
“起來吧,盡快掌握禁軍情況,朕不希望有下次。”
“謝陛下,臣回去後便加強對禁軍的管理。”說完,王宗濋便退回到人群中,不再露頭。
而趙桓則盯著沙盤,久久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