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滅國之戰開始(2 / 2)

在保衛延安府有功的永新軍路轉運時王宗琦則成為了鄆王趙楷的副手。

兩人合力擔負起12萬大軍的後勤工作,這12萬人中,大多都是步兵。導致這樣局麵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原因和自然原因,一方麵,西夏的地形大多以山地為主,不適合騎兵奔襲,再說此次宋軍采取的是大規模中央兵團突進,采取的是穩紮穩打的方法,騎兵的作用並不大,所以配屬的騎兵總共沒有超過8000。

而另一個方麵,便是宋朝其餘的騎兵要大量部署在燕雲一線,雖然現在金朝還沒有恢複過來,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突然發瘋給宋朝來一下?

趙桓現在可不敢賭,所以該留的後手他還是不會少的,畢竟賭輸了就有可能導致整個北方防線再次崩潰。

那樣即便是正麵戰場損失不了多少,滅亡西夏的計劃也不得不推遲,這對趙桓以後的打算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主要的騎兵依舊是用來防範女真人。

由於討伐西夏並沒有動用大量的騎兵,所以後勤的壓力要相對小一些,畢竟戰馬的養護、喂養、看管都是一筆巨大的錢糧,如今沒有多少騎兵出征,那麼這筆錢糧也就省了下來。

所以總的來說,後勤壓力並不算是特別大,再加上之前南方瘋狂向北方運輸物資,這就使得即便是僅依靠北方現有的物資都足夠完成這一場大戰。

所以宋朝上至趙桓,下至平民百姓,對此都是信心十足,一些文官都開始打算怎麼在戰後謀取西北官職了,不知道多少人盯上了三司的位置。

所以不管從哪方麵來講,此次西夏必亡,因為隻有他滅亡了,所有人才能得到好處,將軍們才能有爵位,文官們才能有職位,趙桓才能有領土,百姓們才能抬起頭來。

所有主觀客觀因素加起來西夏必亡。

與此同時,就在趙桓發布討伐檄文的第三天,西夏也做出了應對,麵對亡國之危,也製定了應對之策,首先先把西夏軍分為三大軍,第一軍為主力大約有五萬人,正麵硬剛宋軍,第二軍兩萬人負責配合第一軍在側翼突襲宋軍,第三軍一萬人負責繞後其擾宋軍的後勤補給。

不過這隻是理想的情況,畢竟西夏現在一口氣拿出八萬人已經是不可能的,除非把興慶府的所有兵馬都掏空。

不然李乾順還真沒有那麼多人,這種發出來的東西,大多都是忽悠人的。不過李乾順還有一張牌,那就是金國,畢竟他現在淪落到這個地步,都是女真人給他惹的禍。

可就在這緊急關頭,金朝皇帝完顏晟竟公開聲明,聲稱不參與宋夏之爭。

這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西夏這是被當成棄子了,淪落到這個地步,也是李乾順自找的,不過這也全是趙桓的原因,若是曆史還依照著原本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