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出征(1 / 2)

此時的李乾順,恐怕已經成為了西夏最具有能力的皇帝,畢竟是他在位時期,使得西夏的版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將西夏從即將被宋朝滅國的境遇給拖了出來。

為西夏成功續命百餘年,可是如今,他卻要成為亡國之君。不知其心裏是如何想的。

至於金國為什麼不救西夏?其實也很簡單,金人要的是富庶的中原之地,而不是苦寒的黃土高原。

再說西夏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讓西夏軍消耗一波宋朝的兵馬,何樂而不為呢?沒必要自己上趕著替他西夏守國門。

至於什麼唇亡齒寒,他們女真人從不信這個,他們隻相信實力,隻要自己足夠強大,西夏沒了,他們依舊可以滅了宋朝。

或許也就是這樣的盲目自信,使得他們離滅亡的距離越來越近,或許是漢人的利劍,太久沒有紮在他們的身上,使得他們忘記了疼痛。

既然金朝不出兵援助,西夏隻能獨自麵對一切,西夏太子李仁愛和晉王李察哥隻能領著主力部隊應敵了。

一時之間,戰爭就此爆發,為了避免像之前一樣無功而返,趙桓這次特地弄了兩條後勤補給線,為的就是以防萬一。

時間很快來到了大軍出征這天,其實真正從汴京城出發的宋軍實際上不足一萬人, 其他的十幾萬部隊早已經集結在宋夏邊境準備良久了。

畢竟這個計劃趙桓早就批準了,不管是軍隊還是後勤,都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這也極大縮短了戰爭周期,隻要領軍的各路主將一到,大軍立馬就可以發兵。

一切的一切都在朝著射向的方向發展,“發兵。”

隨著姚古的一聲大吼,近萬將士踏上了征程,相比於之前趙桓禦駕親征,抗擊女真,這次顯然規模更小,場麵也沒有之前那麼宏大。

畢竟在絕大多數人心裏麵滅夏都不是一個很難的任務,這一次站在朱雀城樓上的是太子趙湛,這樣的場合還不需要趙桓這位皇帝親自登臨,有太子殿下就足夠了。

畢竟,在封建社會的秩序裏太子可以說是全天下第二大的人,能讓他相送已經非常有麵子了。

看著下麵鐵骨錚錚的甲士,趙湛隻是沉默著,沒有說話。

即到兩旁皆是爭相歡送的百姓,多少年了?他們宋人一直被人欺壓,自從五代十國結束,宋朝再也沒有滅國之戰。

人們早已忘記了當年宋軍的勇猛,如今,滅亡西夏將是向世人展現宋朝的強大。

這讓這些普通的宋朝百姓感覺到自豪,或許這其中有或多或少和他們有關係的,也有可能沒關係,可是不管什麼人,他們的內心都是開心的。

戰爭就是這樣,尤其是對外戰爭,他總是能團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

讓這個國家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讓這個民族變得前所未有的團結。

看著遠去的將士,趙湛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還想起了父親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戰爭從來都不值得提倡,因為不管是戰勝方還是戰敗方,都有人會死去,有人死去,就代表著家庭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