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的時候這仗又非打不可,既然要打就必須打的徹底,你就必須不留後患,就必須讓人員傷亡降到最低。
這是趙桓告訴他的,也是他一生都在遵守的。
近萬人的隊伍旌旗招展,行進在通往西北的官路上,姚古看著前方隱約出現的城池,對著自己的兒子說道:“前麵就是三原了,你母親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過你了,一會兒你抽空回去一下,向你母親問聲平安,然後再快馬趕回來。”
聽著父親的囑咐,姚平仲點了點頭,自從靖康元年,他去汴京後,到現在靖康三年,他都沒有回過一次家。
如今正好有機會,自然是要回去看看。
不過,大軍行進緊張,姚古這個統帥不可能離開,隻能先讓兒子回去,等到大軍凱旋自己再回家。
“傳令兵傳令全軍休整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再出發。”
“是。”得到命令的傳令兵,開始揮動手中旗幟向後傳遞消息,畢竟這個時代最好的傳令方法不是人傳人,而是依靠擂鼓和旌旗。
現在不適合敲鼓,隻能依靠旗幟傳遞命令,很快,在多個傳令兵的傳遞下,近萬人的隊伍終於停了下來。
而姚平仲也帶著幾個親衛脫離了大部隊,時間有限,他必須快馬加鞭。
而三原的知縣也是十分懂事, 帶了一些吃食前來勞軍,雖然不多,但卻讓姚古臉上很有麵子,畢竟這是他的家鄉,將士們跟著他在這裏能吃口熱乎飯。
比什麼激勵都強,更能展示出他這個安撫使在家鄉的地位。
與此同時,前線的所有部隊也基本都已經準備完畢,攻城配備的投石機、鵝車、雲梯車、臨衝都已經建造完畢。
現在一切都在等主將到來,就可以發起進攻了。
而此時的西夏前線的幾座城池守軍依舊和往常一樣,沒有半分增加,就連軍需物資也僅僅隻是多了一些弓箭、弩箭什麼的。
不過這也不能怪西夏,他們的兵力就隻有那麼多,而防守的城市可不少,若是把主力拆開,分配到各個城市,恐怕會被宋軍逐個擊破,到時候連決戰的能力都沒有。
還不如把主力空出來,盯著宋軍主力,宋軍主力一定要攻城,待他攻城達到疲憊不堪的時候,西夏主力在殺出以逸待勞,或許會有不錯的結果。
這也是西夏現在能想出來的唯一辦法,畢竟想要切斷後勤線,也不是那麼容易,還不如在這裏拖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不過,西夏這種處置方式,也讓一些守在前線的將領們寒心,尤其是那些守城的將領,他們的處境極度困難,雖然知道有援兵,可是這援兵不到他們死光,那一刻基本不會來。
隻會躲在遠處觀望,這種狀況比沒有援兵更讓人絕望,此時對這種感受最深的當屬好龍州的副統軍野辭海和監軍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