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個數據楊正華雖然做過了統計,但是卻沒有記在腦海裏,好在他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裏都有做了記錄。

聽到江子傑的詢問之後,楊正華立馬翻開本子,對著上麵的數據彙報道:“江區長,按照您的指示,我們對臨城鄉的三萬六千畝水稻田做了一次盤查。”

“其中適合水稻連片種植的有三萬一千畝,剩餘五千畝都是分散沒有集中的。”

“另外,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了一個情況。因為樟城鎮水電大壩的建立,導致沿信江兩岸,出現了大片的河灘地。”

“針對這些河灘地,我們做了一個預估,如果發動農民進行開墾的話,還可以再增加出近萬畝的良田出來。”

整個信州市,都被信江環繞著。信城區也是一樣,幾個農業資源豐富的鄉鎮也都有信江穿流而過,這才形成了豐富的農業資源。

聽到這個數據,江子傑心中大喜,這下他的方案要實施起來,就更加的方便了。

想到這裏,江子傑便將手中的細化方案遞給楊正華道:“正華鄉長,這份方案你看看。”

待楊正華接過查看後,江子傑又繼續說道:“為了讓農業迅速發展起來,增加農民耕種收入的增加。”

“我打算選取臨城鄉作為試點鄉鎮,實施水稻機械化生產收割。”

“由鄉政府出麵,組織下麵的村莊,成立水稻種植合作社。”

“將原本各家各戶獨立種植的水稻田統一起來,以村或小組為單位,施行機械化生產。”

“再由鄉鎮府成立專門的大米收購公司,負責向各個合作社收購大米,以及負責將大米售賣給各個商戶。”江子傑將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跟楊正華說了一下。

楊正華一邊看著手中的方案,一邊聽著江子傑的講解。

這越看心中越是驚駭,如果按照江子傑的這個方案來實施的話,那確實農民的收入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原本臨城鄉這邊的農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選取的秧苗都非高產高品質的。

而且單一農戶售賣給商戶的大米數量不多,自然賣價也不會高。

但是如果由鄉政府統一成立采購公司,那單單是三萬六千畝的稻田,就算按照原來的產量計算,那麼一年兩季下來,去掉稻殼,也能夠收獲萬噸大米。

這樣一來的話,比農民單獨去售賣的價格,至少可以提升20%。

這一塊提升的收入,對於農民來說就是額外的純增長收入了。

而且,臨城鄉也已經決定,要免費為農民們提供優質秧苗。

按照現在國內高品質高產秧苗的畝產來看的話,那每年的產量就可以達到一萬五千噸,那還可以再額外增加40%左右的收入。

單種植收入,就可以達到年收入近兩千萬,平均到臨城鄉一萬四千戶農民家庭,那每戶人家年均收入就可以達到一千兩百元,扣除掉提留款,也有近千元的收入了。

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達到人年均300元的收入,距離國家製定的貧困戶人年均350元的標準,已經很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