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柱子今天很開心,因為周禦史家的二公子竟然請他吃了一頓早飯!
別看小柱子今年才十二歲,可他對朝堂之中的事情門清。小柱子早就聽人說過,周禦史那是當朝賢相張九齡親自向皇帝推薦的官兒,雖說監察禦史隻是個正八品的小官,根本無法與長安城內那些王公貴族相比,可架不住監察禦史手中那令人忌憚的權力!
監察禦史是做什麼的?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
開元之前,監察禦史進入朝堂連走正門的資格都沒有,隻因為品秩太低,才是個正八品下,所以隻能由側門進出,平時非奏事不得至殿廷。到了開元之初,皇帝任命賢能,廣開言路,便取消了對監察禦史的許多限製,還將品級從正八品下提為正八品上,共設十五人的員額,隸屬於監察院。
說白了,這監察禦史便是由皇帝親自撐腰的監察官,大唐內外官吏均受其監察,權限甚廣,是以頗為百官忌憚。
想想看,皇帝要收拾某位大臣的時候,便會示意監察禦史去揪這位大臣的小辮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旦被監察禦史發現了蛛絲馬跡,在毫無人權、不講民主的封建舊社會,皇帝想要清算你,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所以說,閻王好惹,小鬼難纏,這監察禦史便是百官心目中最為難纏的“小鬼”。別看監察禦史隻是小小的正八品,選拔和任用的時候那可是極為慎重和嚴格的。一旦當了監察禦史,隻要辛苦個十年八年,便能熬到正五品的禦史中丞位置上去;而一旦當上禦史中丞,未來的某個時候,則很有可能一步登上宰相的高位!
小柱子混跡於青樓之中,常聽來往的官宦子弟談起朝中之事,知道如今皇帝最為信賴的朝中大臣便是以賢能聞名的張九齡,而監察禦史周子諒便是由他親自推薦給皇帝的。周家二哥雖然不是長子,可那也是有身份的人物,豈能是自己這種終身為奴之人可以比較的。正因如此,所以在飯攤之旁,小柱子都不敢跟周承業同坐一席,隻是抱個碗立於一旁,隻要周承業問到某件事情,他都一股腦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都抖落出來。
一頓早飯,因為要不停地說話,所以吃了兩個時辰。飯攤主人看周承業的服飾打扮,知道他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所以守在一邊也不敢多言,隻等周承業起身付錢離開之後,這才忙著收攤。
天已正午,周承業有些心事重重地往自家所住的方向走去,小柱子則規規矩矩地走在斜前方引路。此時的長安城內,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們來往於長街之上,時不時的還能看見一些身穿各式怪異服飾、留著不同發型的外族之人,麵色從容地穿梭於人群之中。
漸漸地,周承業的心情變得輕鬆和愉悅起來。他漫無目的的行走在當世第一雄城之中,被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所震撼,被撲麵而來的盛唐氣息所感染。
大唐長安城,是在前隋都城長安的基礎上經過補葺與修整而成,象征著大唐王朝的宏偉氣魄,體現了統一天下、長治久安的願望。城池在規劃與修建的過程中包攬天時、地利與人和的思想觀念,形成了“法天象地”,帝王為尊,百僚拱侍的格局。人們站在龍首原上,便可以俯瞰全城,更能體會一代帝國睥睨天下萬邦的氣度與風範。
這座最多時容納了百萬人口居住的大唐帝都,無論從城市規模還是規劃建設方麵而言,都稱得上當世第一。整座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麵積達八十四平方公裏,也就是近十三萬畝。是漢長安城的二點四倍,明清北京城的一點四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七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六倍!
走得滿頭大汗,將近一個時辰之後,周承業終於到了自家所在的永平坊。
實際上,就算小柱子不在前麵帶路,周承業也能十分容易地尋找到自家所在的地方。隻因為長安城的外城郭布局實在是太規則了,城內東西十四條大街,南北十一條大街,像切豆腐一樣把全城分割成大小一百多座四四方方的裏坊,相當於後世的居民小區。行人隻要認準方位走直角邊,幾乎不用繞路便可以抵達城內任何一處裏坊。
上一世的周承業,在西安遊玩的時候,可是圍著大唐長安城的複原沙盤足足看了半天。如今他能夠身臨其境,在感慨驚歎之餘,行走起來便覺得格外親切和熟悉,似乎夢中來過許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