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爭當接班人(十一)(1 / 2)

晁錯雖然有治國之才,但對形勢卻嚴重估計不足,因而,叛亂開始後,漢廷一點準備都沒有,應對得手忙腳亂。而吳王劉濞在此之前卻已為造反作了好幾十年的準備,因此,叛軍進展順利,沒幾天工夫,前鋒已直指今河南中部。

看到叛軍如此來勢凶猛,漢景帝慌了,朝中相當多的大臣也慌了,捅了馬蜂窩的晁錯也有點慌了,他不懂軍事,不懂軍事就趕緊找懂軍事的人上呀,他又沒想到這一著,竟出了個餿主意,叫景帝領兵親征,而他自己則據守在長安!

從未經曆過戰爭的漢景帝早已慌了手腳,哪有膽子領兵親征?晁錯於是又建議,隻要守住滎陽,把徐縣、僮縣那一帶吳國沒有攻占的地方全部送給吳國,以爭取七國退兵。

話是這麼說,隻把徐、僮一帶讓給吳國,事實上潛台詞卻是把整個函穀關以東全部拱手送給叛軍,隻保住關中一隅就行了。

這兩個提議,肯定使得景帝對晁錯極為不滿,你捅了馬蜂窩,倒叫朕上前線去給你收拾殘局,你自己留在長安享安逸,要說主持後方吧,有主管政務的丞相等人在,也沒你紀委書記什麼事呀!就算要朕親征,你也應該陪著朕一同前往,不知道朕對你很倚重嗎?這分明是自私,隻顧自己安危,不顧朕死活,還要把關東全部丟給反賊,這分明是不顧國家的死活!頓時,對晁錯的敬重斷崖式下跌。

晁錯在景帝心目中的形象已跌到了穀底,莽撞的晁錯毫不為意,還繼續在往死裏得罪人,而且得罪的還是重量級人物——“國士無雙”的袁大忠臣!

晁錯和袁盎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兩人積不相能,我看不慣你,你看不慣我,隻要看見晁錯坐在那兒,袁盎必定遠遠避開;反之,隻要看見袁盎坐在那兒,晁錯也遠遠避開。兩人就算同處一堂,互相之間也從來不講一句話。等到晁錯當上禦史大夫之後,他就開始向袁盎下手了。禦史大夫相當於紀委書記,握有監察百官的大權,晁錯便派人調查袁盎收受吳王劉濞賄賂的事。

堂堂袁大忠臣,怎麼會收受反賊吳王劉濞的賄賂呢?

因為晁錯做過幾年吳國的國相,中央派他去做吳國國相,當然是讓他去監督吳王劉濞,把劉濞的謀反情形及早報告中央。但是,袁盎去吳國上任時,他哥哥的兒子袁種(時任皇帝的持節侍從官——常騎侍)對他說:“吳王驕橫日久,國中多奸賊,你如果揭露他的反情,他不上書彈劾你便要用劍刺殺你。南方潮濕,你到了那裏,每天隻管飲酒,別多管閑事,至多經常勸勸吳王,說兩句要忠於皇上啊之類,這就行了,盡到你的責任了!這樣才能保住性命。”

這樣做對皇帝、對國家和人民都是極不負責任,極度不忠,但是,為了保命,袁大忠臣還真的這樣做了,而且跟吳王劉濞相處得非常愉快,富得流油的劉濞也沒有少給袁大忠臣送珍寶財物,而袁大忠臣呢,投桃報李,也沒有少在皇帝麵前說劉濞的好話,“皇上放心,吳王沒有反心”,“吳王絕對不可能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