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爭當接班人(十二)(1 / 2)

景帝問袁盎:“應采取什麼辦法對付他們呢?”

袁盎說:“請陛下屏退左右。”

景帝馬上叫在一旁侍侯的宦官們退下,隻留下晁錯一人。

袁盎說:“臣所要講的話,人臣不可以聽。”

景帝就叫晁錯也退下,晁錯恨恨地避到東廂房去了。

袁大忠臣這才說:“吳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說高皇帝分封子弟為王,各有其封地,現在賊臣晁錯擅自貶謫諸侯,削奪其封地,因此他們才造反,準備向西進軍,共同誅殺晁錯,恢複原有的封地後才罷休。現在的情況,隻有斬晁錯,然後派出使臣宣布赦免吳、楚七國,恢複他們原有的封地,那麼,這場戰事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解除掉!”

景帝默然良久,最後說:“看來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吧?我不會因為愛惜這麼一個人而舍不得拿他來向天下人謝罪的。”

景帝這句話大大出乎袁盎意料之外,袁盎知道晁錯跟景帝的交情有不是一年兩年了,晁錯對景帝可謂赤膽忠心,而景帝也對他非常倚重,何況,削藩也是景帝的意願,晁錯冒著得罪天下諸侯的大風險義無反顧地支持他,自己是得不到半點好處的,完全是為了國家和王朝的利益。可以說,晁錯是景帝最可靠的同盟軍,也是景帝最值得信任的戰友。因而,袁盎認為景帝是絕對舍不得殺晁錯的,所以他才把話說得很滿,說隻要殺了晁錯,戰事立即可以兵不血刃地平息,以誘使景帝殺晁錯。哪知,景帝竟這麼輕易地放棄了自己最好的戰友,簡直注像扔掉一隻破鞋似的。

袁盎懊悔得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我幹嘛把話說得這麼滿呢!幹嘛不留點餘地呢?現在好了,皇帝根本不在乎晁錯,真打算殺晁錯了。問題是,殺了晁錯吳王真的會馬上退兵嗎?自己還真沒有絲毫把握!萬一斬了晁錯之後吳王不退兵,我豈不是要負責任?這時他腦子快速運轉,眼珠骨碌一轉,馬上說:“臣愚笨,實在想不出妙計才想到這一著,究竟是不是行得通,還要請聖上深思熟慮!”

輕輕一記太極推手,把責任全部推給了景帝,殺晁錯變成了景帝自己的決定而非他袁盎的建議了!而袁盎先前那句隻要殺了晁錯七國就會退兵的話,對景帝的誘惑力是巨大的,不需再作考慮景帝就拿定了主意。

十幾天之後,在景帝的暗中授意下,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說他 “辜負了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與群臣、百姓疏遠,又想把城邑送給吳國,毫無臣子的禮節,大逆不道。應該被判處腰斬,他的父母、妻子、兄弟無論老少應該全部棄市!”

景帝在奏折上批複說:“可。”

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晁錯對此一無所知,每天照常進宮去跟景帝商量軍國大事,景帝也照樣對他客客氣氣,非常信任的樣子。

終於有一天,中尉陳嘉帶著一幫軍士忽然來到晁錯家,傳達皇帝的命令,叫晁錯立即進宮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