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河西之戰(一)(1 / 1)

衛青這第五次出擊匈奴,史稱“漠南之戰”,雖然總體上獲得了大勝,共斬殺匈奴騎兵1萬9千餘人,重創了匈奴主力,但是由於情報工作不到位,以至於大軍兩出定襄,失去了戰役的突然性,將突襲變成了打硬仗,雖然大勝,卻沒能實現襲殲伊稚斜單於本部的意圖,而且己方也受到不小損失。

因為通信不暢,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所部共3千餘騎兵因迷路,沒能趕到事先指定的跟大軍會合地點,卻一頭撞上了匈奴單於的主力軍!蘇、趙兩軍與匈奴血戰一整天,終因寡不敵眾,蘇建所部士卒傷亡殆盡,趙信所部還剩下800來人。

前將軍趙信本是匈奴人,因跟漢軍作戰時戰敗而投降了漢廷,武帝為了籠絡他而封他為翕侯,讓他改姓名為趙信。現在見形勢危急,他不禁動搖起來,恰巧匈奴派人來勸他回歸,他於是帶著那800來人投奔匈奴去了。

蘇建獨自一人逃回了衛青身邊。衛青問軍中執法官(軍正)、長史(衛青的秘書長)、議郎(諫官)等人:“該如何處置蘇建?”

議郎認為當斬,軍正等人認為蘇建在敵眾我寡的情形下跟敵人拚到最後一人才逃歸,不當斬。

最後衛青決定,將蘇建裝在囚車裏送往長安,由皇帝裁決。

武帝將蘇建交給廷尉審判。廷尉判他當斬,最後蘇家拿出一大筆錢贖回他一條命,他被免為庶人。後來漢廷又不得不起用他為代郡太守,鎮守代地,他最終死於任上。這是後話。

由於這次出擊漢軍的損失較大,主帥衛青沒有受到加封食邑之類的功賞,武帝隻賞賜他千金。

趙信回歸匈奴之後,單於對他非常器重,封他為自次王,並把自己的姐姐嫁給他為妻,跟他謀劃對付漢朝的方法。

趙信獻計,向北遷移,穿過沙漠,遠離漢朝邊塞。這樣就加大了漢軍打擊匈奴的難度,漢軍來攻時要趕極遠的路,很容易疲勞,待漢軍疲勞,就伺機攻取之。

單於馬上照辦,下令王庭撤離漠南地區,向遠離漢境的漠北轉移,同時繼續派騎兵不斷地襲掠漢邊境。

單於王庭遷往漠北之後,在漢境周邊的匈奴就隻有漠南的左賢王和河西的渾邪王、休屠王了。三者中以左賢王部最為強大,但是左賢王已經被教訓過了,所以,對漢朝危脅最大的反而是河西的渾邪王和休屠王。

河西就是黃河以西的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等地,因為這一地區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的狹長地帶,故又稱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河西地區本來屬於大月氏的地盤,匈奴冒頓單於打敗大月氏,迫使其西遷後,匈奴便成了這裏的新主人。匈奴單於把這裏一分為二,酒泉及周圍地區歸渾邪王統治,武威及周邊地區歸休屠王統治,匈奴控製了西域各國,並與南邊的羌人聯合,從西麵危害漢朝。因此,漠南戰役結束之後,漢武帝就把河西走廊定為了下一個打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