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1 / 3)

萬曆二十七年九月初七日。

山西鎮各地豐收的喜悅慢慢散去,而在五寨堡,各地的畜場果園,很快又迎來了另一波收獲,同時各地的工廠也更忙碌起來。

在這種熱鬧又繁忙的景象中,各地來五寨堡拜見新總督的文官武將們也陸續來到了堡內。

早在黃來福回五寨堡後,便招集兩鎮文官中通判、同知、兵備、巡撫以上的人物,武將中遊擊、參將、副將、總兵以上的人物前來五寨堡商議政務。

進入九月後,這些文官武將們便陸續來到了五寨堡內。

在這些前來五寨堡的各地官員中,山西鎮的文官有:山西鎮巡撫楊方略、寧武道兵備劉堂生、岢嵐道兵備楊盛洪、冀寧道兵備郭國曹、雁平道兵備黃宗良、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張文保。

還有鎮內各道一些重要州府的同知、通判等人。

這是山西鎮的文官,鎮內武將來的還有:寧武關參將劉全利、河曲縣參將朱召強,利民堡參將許鎮、偏頭關參將陳健雄、神池堡遊擊田大付,北樓口參將孫瑞俊,代州參將李茂雄等人。

這是山西鎮,此外還有大同鎮的文官武將們。

大同鎮是九邊大鎮,境內有城堡六十四座,敵台八十九座,墩台七百八十八座。萬曆初時,兵冊上一共有定額馬步官軍一十三萬五千餘人,定額馬騾驢等五萬一千餘匹。是九邊中防禦蒙古人的重要所在。

與山西鎮一樣,大同鎮內也設有巡撫一員,兵備四員,戶部管糧郎中一員,鎮守總兵官一員,副總兵一員,參將九員,遊擊五員,此外,還有數十個的城堡守備。

在接到黃來福的公文傳令後,大同鎮的各個有資格來晉鎮的兵備將官們,也在巡撫魏允貞的帶領下,由大同鎮城彙合後出發,坐船由桑幹河而上。

到達山西鎮寧武關後,經由二地的水泥路,在九月初七日這天,進入了五寨堡之地。

……

中午時分,從寧武關到五寨堡的水泥路上,一行旗牌儀仗浩大的車馬正在行進中,周邊隨行護衛的隨從家丁親兵眾多,看他們的旗號打扮,正是此次從大同鎮來的文官武將們。

這行人中,都是文官坐橋,武將騎馬,每個參將遊擊,都是恭恭敬敬地伴隨在各自的兵備官車橋身旁,隨時聽候車馬內文官們的吩咐。

與山西鎮不同,大同鎮當然是文武界限森嚴,武將們在文官們的壓製下,早己是覺得文貴武賤是理所當然的事,絲毫不敢逾越。

此時大明各處的道路非常難行,多為坑坑窪窪的土路與沙石路,不比後世平整的國道與高速公路,千裏迢迢一路行來,眾人都是風塵仆仆,疲倦己極。

不過一踏上這寧武關到五寨堡的水泥路時,眾人不由精神一振,嘖嘖稱奇的聲音不斷從各個車馬內發出。

各人在大同鎮見慣了那種坑坑窪窪的難行土路,哪裏見過如此平整整潔的水泥路的?

路麵堅硬平整,兩邊綠化很好,上麵沒有灰土,沒有土坑,非常的好走,車馬一踏上這種路麵,那種平穩一點也不顛簸的感覺,便讓眾人全身上下都是舒服無比。

這種感覺當然不單隻是他們,再看旁邊路上的行人,都是這樣的表情。路麵的好走,當然帶來流通的便利,商業的興盛,眾人可以明顯感覺到,這種水泥路上行走的車馬,比別的地方人流興旺了太多。

各樣的竊竊私語聲從車隊各處傳來,一直傳到了大同鎮巡撫魏允貞的耳中,此時他正眯著眼,似睡非常睡,坐在一輛馬車內養神,聽到若隱若現的議論聲,也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了馬車外。

坐在他身旁的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也是隨之望向外麵,看了半響,他才冷笑道:“這山西鎮好大的手筆,修建這種什麼水泥路,怕是所費不菲吧?”

魏允貞淡淡道:“邸報上不是言,山西鎮隻是修建從寧武關到岢嵐州的百裏之路,便費銀達三萬兩之多嗎?”

林道霽吸了口氣,語氣中有掩飾不住的嫉妒:“百裏之路,便費銀三萬多兩,聽聞那新任總督黃來福有意繼續在山西鎮內修建水泥路,他哪來的那麼多銀子?”

魏允貞淡淡道:“那黃來福向有財神之稱,東征之戰時,發行什麼債券,籌銀便高達四百萬兩之多,區區幾萬兩銀子,對他不是問題吧?”

林道霽哼了一聲,道:“早聽聞這黃來福十年前隻是個千戶,以屯田起家,在五寨堡搞什麼大農場出名。不過依卑職以為,他能有今日,怕都是惟意所為,以勢欺壓商民,抽取重稅才得到的結果!隻可恨皇上偏偏寵信這等好貨成癖之輩。”

黃來福在寧武關到五寨堡的地麵上設有收費局,過往的車輛都需要交稅,這些從大同鎮前來的文官武將們,才進入了寧武關水泥路頭,便每輛車,每匹馬都被收取了不等的通行費與養路費,這讓許多人不滿。

特別是林道霽更是不滿!

再想起黃來福以前做的一係列事情,對商人抽取重稅,慫恿萬曆皇帝開礦榷稅等,林道霽更是口出惡言。

魏允貞歎了口氣:“倒也不然,那黃來福還是有些能力的,他在五寨堡的屯田產量,就是老夫也佩服不己。可惜啊,他屯田有功,又數立軍功,原本是國之重將,可惜他不行正道,違祖宗之法,誘使天下萬民開礦爭利,這是走了歪路啊!”

魏允貞原本是進士出身,於萬曆二十一年時,以右僉都禦史的身份巡撫大同鎮,說起來他也算是為官清正,愛惜民力。在大同鎮的幾年中,裁革浮費,講求戰備,奏減役銀,招民複業,算是個有能力的官員。

不過他出身於河南大地主之家,奉行的是小農經濟的耕讀治國,雖然家族中沒有人所行礦業商事之務,然而他這種傳統文人出身的人,更是與黃來福所行的大農場,大商業,大礦事等思想格格不入。認為黃來福這種舉動是誘利惑人心,會嚴重導致世風日下。

在萬曆皇帝決定開礦榷稅的時候,魏允貞就立時上疏論稅監之害,以後並數裁抑大同鎮稅監張忠、孫朝等人,當時他的父親年過九十,魏允貞曾二十次上疏請回家侍養老父。

不過當時內閣廷議以魏允貞是地方得力大員,當地稅使非允貞不能製,所以一直留任他為大同鎮巡撫,是地方上反對萬曆皇帝開礦榷稅的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