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巨大的喝呼聲從麻承勳軍中響起,以舉著高大盾牌的刀盾兵掩護在前,身後密密麻麻的大同鎮軍士們抗著長長的雲梯,聲嘶力竭地叫道往崎嶇的山路上衝去。
這聲勢驚人,關上土人守軍似乎可以感覺到那股氣勢,個個慌成一團,好一會兒,他們才回過神來,在土人總領的咆哮下,慌忙回位防守。很快,在大同軍衝上前來時,關上的滾木擂石也是如雨點般扔下,還有守軍的火銃鳥銃,還有一些吹箭弩箭等也是拚命向下射擊。
在這種狹窄的道路地形上,大同軍正麵的攻擊兵力展不開,但身後跟上來的軍士卻是密密麻麻,滿路都是,成為很好的靶子。雖然刀盾兵的盾牌可以防護一些弩箭鳥銃,但是關上那巨大的滾木擂石扔來,從陡峭的山上一滾而下,急衝而來,卻是血肉之軀所抵擋不了的,一時間之間,關下慘叫陣陣,許多大同鎮軍士在如雨的滾木擂石攻擊中,都是紛紛傷亡,很多人還死得血肉模糊。
盡管傷亡重,但大同鎮軍士還是憋著一口氣,拚命衝擊,火銃手也是努力抬槍向關口上射擊,掩護衝擊部隊。終於,有一些人衝到了關口下,很快的,幾架雲梯架設起來,又有一些勇猛的大同鎮刀盾兵們爬了上去,與關上土兵展開肉博。
大同軍火器手們則是在下麵拚命掩護,特別是那些手持五寨堡燧發火銃的軍士們,射速快,火力猛,比平時大明軍中使用的鳥銃等火器射發速度快了幾倍,在他們的銃口不斷冒出的火光中,關上的播州土兵紛紛中彈,慘叫著從關上掉下,嚇得很多土兵不敢探出頭。
更多的大同鎮刀盾兵跳上了關口,大同軍前哨第一次衝鋒,就有一鼓而下銅柱關的趨勢,讓海龍囤叛軍大吃一驚,在淒曆的號鼓中,各關土兵紛紛下山來支援銅柱關的守軍,戰鬥更為的血腥與激烈。
銅柱關的土人總領是楊應龍的心腹親信,所以才能鎮守海龍囤這首關之地,見軍勢緊急,他拚命呼喝手下應戰,同時心下暗暗震驚。這次攻擊的明軍部隊似乎與眾不同,眼見傷亡己近兩成,仍是死戰不退,不知是大明的哪隻軍隊,如此的強悍。特別是他們的武器裝備也非常精良,還有一種奇特的火銃,非常的犀利,自己從未見過。
在這隻軍隊的攻擊下,他感到非常難支,這是海龍囤之戰來從來沒有過的。在往日的戰鬥中,雖然數萬明軍輪流圍攻銅柱關幾日,但在己方打擊下,都是紛紛敗退。所以在這種戰果下,銅柱關的守軍雖然隻有幾百人,但楊應龍與銅柱關總領都是堅信就這幾百人,依銅柱關地利,便可以阻擋住大部明軍的攻擊。前幾日的海龍囤戰鬥,也在事實上證明了這一點,但是今日……
……
槍炮與撕殺呐喊聲隱隱傳來,黃來福隻是一動不動地看著那裏,他手上拿著根單筒千裏鏡對著銅柱關方向,不論流水般的探馬如何回報軍情,他都是神情不動,身形似乎成為了一尊雕塑。
在黃來福兩邊,四川巡撫李化龍,貴州巡撫郭子章,湖廣巡撫支大可也是同樣手上拿著根單筒千裏鏡,隻是對著銅柱關方向使勁看。在這千裏鏡的效用下,銅柱關那邊的情形可說是看得清清楚楚,讓三人內心暗暗吃驚。黃來福手中的好東西層出不窮,單手上這根黃澄澄的金屬外銅之物就有如此妙用,由不得三人內心不羨慕與嫉妒。
不過這千裏鏡黃來福自己都不多,除了裝備自己山西軍外,自然不可能拿出來裝備外軍,讓李化龍等人內心暗自誹謗與嘀咕不己。
不過此時三人與周邊西南眾將土司卻是顧不得嘀咕與驚奇這個千裏鏡,前方銅柱關的戰事己是讓他們吃驚不己,沒想到麻錦的大同鎮軍前哨一次攻擊,就有一鼓而下的趨勢,兩鎮軍馬之精,果真是名不虛傳。大同鎮軍都如此犀利,那更精銳的山西軍又如何,特別是那總督黃來福的嫡係兵馬與家丁營又如何?
各人內心都是暗暗歎息,聽聞大同鎮軍以前與西南諸軍並無兩樣,在歸黃來福治理後不久,就有如此表現,這黃來福名將之說,還真是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