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日月不落(大結局)(3 / 3)

對於這些東西,大明傳統的文人還是認為這些東西都是奇技淫巧,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在京師的一些紅夷就不這樣認為了,他們大驚小怪地組團去五寨堡參觀後,個個都是讚歎不了,對大明的文明與科技大加讚賞。

甚至有一個紅夷還專門在《五寨堡新聞報》上撰文感慨,相比東方文明,西方文明不足之處太多了,他認為西方諸國必須全盤漢化,去除西方文明中劣根性的東西,這樣西人諸國才有出路。對於他這個說法,大明文人們是好評如潮。

……

比起往年,今年的正月十五更為熱鬧,從早開始,人山人海的人流,還有各樣的馬車,便絡繹不絕的往城外開去。眾人臉上都帶著興奮的神情,不錯,今天有一個更為新奇好看的東西,比五寨堡的機器紡紗機更讓人好奇,就是城外那個有“武瘋子”之稱武小桂搞的叫什麼“火車”的東西。

說起這個武小桂,在大明算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了,在五十年前,礦工出身的他受到了五寨堡奇技局(現稱為大明皇家科技中心)的嘉獎,便一發不可收拾,與同樣有“淩瘋子”之稱的岢嵐州秀才淩峰一起,幾十年中都在折騰各樣東西,特別是那個叫什麼火車的東西。

說起這個火車,據說武小桂是從礦山上的運煤圓木軌得到的靈感,後來慢慢的用鐵軌代替了圓木軌,開始的火車車身是用牛拉動,折騰了多次,讓人笑話了多年後,聽說最近一些年中才開始用蒸汽機頭代替。

這種初級火車剛出來時,世人大吃一驚的同時,接著很多人開始指責,首先有人指責武小桂浪費,將好好的鋼鐵埋到土中,又有人說隆隆的機車聲破壞了各地的安寧,使鐵路兩旁的牛羊受驚不敢吃草,雞鴨受驚而不能下蛋。有人說車頭冒火把附近的樹燒焦了。還有人說車頭會爆炸,車廂會顛覆,安全很有問題。

而且這種蒸汽火車速度慢,載煤量也不多,外型難看,行駛時又顛簸劇烈,甚至把鐵軌都顛壞了,根本就沒有馬車好用與妥當。麵對種種譏笑與責難,武小桂與淩峰沒有退縮,加上黃來福的支持,他們繼續克服困難研究下去。

經過多次的研究與機車和軌道的技術革新,加上黃來福的建議與提醒,在今年初,武小桂終於研製成功了這種新式的蒸汽火車。不但提高了機車的載重量和速度,而且在機車上增加了彈簧和其他部件,減輕了震動,大大提高了穩定性。

在鐵路軌道上,他拋棄了用優質木軌外包鐵皮的做法,而是全部采用純鐵鑄成的鐵軌,並在枕木下鋪了石子,從而加強了鐵軌的抗震能力。如此,有後世意思的真正火車便誕生了。

此次火車試行的是從京師朝陽門到通州的一截路線,新式火車試行的消息傳出後,不但京師百姓盡出,連京畿附近的民眾都趕來觀看,到了這個時候,火車旁早己是人山人海,圍觀的人群中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有書生,有官員,還有一些紅夷等人。

每個在場的人都是精神振奮,有些人喜形於色,有一些人則是驚訝不已,場麵可說是各式各樣。其實經過這麼多年對武小桂的嘲笑後,各人都有些麻木的感覺,其間也有對武小桂毅力的佩服,因此此次新式火車試運行,倒是人人期待。

終於在萬眾矚目中,火車在預定的時刻開動,一聲鳴響,火車牽著幾十節的車廂,載著數十噸的貨物,還有一些膽大好奇的乘客,轟隆隆向前開去。

一片的歡呼聲,許多人跟著火車一起跑動,甚至有一些人還騎著馬沿路跟隨火車前行。望著車下歡呼的人群,車內己是白發蒼蒼的武小桂與淩峰緊緊抱在一起,淚珠滾滾而下,五十年了,他們終於成功了。

……

黃來福也在人群中觀看,身旁隻帶著幾個精銳護從,還有江大忠,楊小驢,顧大刀等幾個老兄弟,看著火車的遠去,他內心中有些興奮,有些欣慰,也有些傷感,大明走到現在,己經步入正式的軌道,就算沒有他的扶持,或許也可以平穩地走下去了吧?

此次黃來福回京,是正式向崇禎皇帝請求退休告退的,他鎮守遼東數十年,可說是享盡了哀榮,每年皇帝都有大量的賞賜下來,他每次進京,皇帝也都是連日召見宴飲,就算黃來福離京,也都是依依不舍。沒辦法,現在黃來福與皇室的關係太密切了,相互的利益己經是根深蒂固,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其實這幾十年中,攻擊黃來福的各種奏疏仍是不少,不過從萬曆皇帝到天啟皇帝,再到崇禎皇帝,接連幾代皇帝都是一如既往的維護黃來福,笑話,不說黃來福與皇室間的相互利益聯係,就是現在黃來福身上,代皇帝,代朝廷背著的各樣債券,銀錢數額己經高達驚人的一萬萬兩,搞翻了黃來福,這些債誰去背?想讓天下大亂不成?

就算黃來福那些政敵也是明白這一點,也不知道這些人私下買了多少黃來福發行的各樣債券,所以明麵上攻擊歸攻擊,私下最關注黃來福安全的,反而還是他們。

幾代皇帝的恩寵讓人羨慕嫉妒,不過現在黃來福己經七十多歲了,雖說他還是身體健康,再活七十年沒問題。不過他的心己經累了,隻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不過聽說皇帝堅決不許,就算黃來福從薊遼總督的位子上退下,也想讓黃來福進入內閣,擔任戶部尚書一職。畢竟黃來福的理財能力是擺在那的,眼下大明雖說太平,但還是有眾多的危機,特別是財政問題,更是幾百年來一直伴隨著各代皇帝,眼下的崇禎皇帝也不例外。

果然黃來福回到京師府邸,還沒與妻兒老小說幾句話,崇禎皇帝己是派人召見,正好今日是上元夜,宮中要舉行晚宴,召黃來福進宮,正好君臣敘敘舊。此時還早,二人在紫禁城內漫步,相談甚歡,崇禎很喜歡與黃來福談話,認為這老頭言談風趣幽默,而且見解多,特別是邊地種種見聞,可以讓自己在煩悶的政務中開懷一樂。

其中黃來福提出告退榮休的意思,崇禎帝皇帝堅決不肯,反而非常希望黃來福能進入內閣,為自己排憂解難,看著皇帝那殷切的神情,黃來福歎了口氣,心想難道自己真的要活到老,幹到老不成?

不遠處是“萬歲山”,又稱“煤山”,看著山上那顆歪脖子樹,黃來福有些出神,在內心中說了一句:“大明……”

感覺到皇帝的目光注視到自己身上,黃來福微微一笑,拱手深揖到底:“皇上厚愛,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崇禎皇帝雖然覺得黃來福的神情有些奇怪,不過最終黃來福答應了自己的要求,還是讓他很開心。

……

黃來福回到自己的府邸,這是靠近燈市口大街的一片豪華宅院,占地達十餘畝之多,內中假山怪石,亭台樓閣,極盡精美。該院由當時的萬曆皇帝親賞,在這京師寸土金寸之地,價格可是非常高昂。

進入大廳內,顧雲娘正與渠秀荷,劉玉梅諸女在打著雙陸,旁邊一大堆孫子孫女兒媳之類的東東圍在旁邊觀看,黃來福活到現在,兒子女兒孫子孫女不計其數,光自己的兒子,就己經排到了黃十五郎,還有幾個女兒,子又生孫,孫又娶妻,可說是人丁興旺。因黃來福的權勢與影響,這些兒子孫子大多在大明各地身居高位,加上黃來福在數鎮的門生部將,外圍影響等,形成一個龐大的勢力集團。

見黃來福回來,眾人紛紛上來行禮問安,在黃府中,黃來福可是決對的主心骨。黃來福含笑點頭,應和了幾個上前撒嬌的曾孫曾孫女一陣,並寵愛地摸了摸他們的頭。

顧雲娘打著雙陸,也是轉頭問了幾句,道:“老爺回來了?皇上說些什麼?”

黃來福微笑道:“沒什麼,夫人你玩吧!”

顧雲娘道:“對了,十五郎來信了,這孩子,信都懶得寫,好在有大郎督促他。”

黃十五郎是黃來福最小的兒子,由顧雲娘所生,顧雲娘年近五十才生下他,自然是非常寵愛,黃十五郎年紀雖然不大,但輩份可不小。眼下正在大明皇家海軍艦隊上任職。

黃來福接過顧雲娘遞過來的書信,回到自己的書房,他拆開書信看了看,笑罵了一聲:“這臭小子!”順手將書信扔在桌上,感歎了一句:“年輕就是好啊!”

他舒服地靠在墊著錦緞絲棉軟墊的椅榻上,想了想,又將書信取來細細觀看,慢慢的,他神情似乎有些癡了,十五郎的書信勾起他的回憶,數十年的往事一一掠過心頭。

……

海浪衝擊的轟鳴聲不斷響起,波光鱗鱗的海麵在晨光照耀下金光璀璨,一隊懸掛大明日月旗與龍旗的龐大艦隊正劈波斬浪,駛向前方。數百艘大帆船組成的艦隊氣勢逼人,似乎在宣示著大明如日中天的國力。

這隻海麵上行駛的艦隊正是大明帝國的驕傲——大明皇家海軍艦隊。這是一支包括輔助艦在內共有五百餘艘船的龐大艦隊,有近二百艘的大帆戰船,五十艘帆槳戰艦,配以四萬水手,裝載七萬士兵,另有三百多艘平底駁船和貨船跟隨。

自二十年前大明皇家海軍艦隊組建後,就為大明朝立下了赫赫之功,不論是宣示大明在東麵海洋上的霸主地位,還是經略南洋,護衛商船等,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崇禎十年,大明皇家海軍艦隊交由威名赫赫,原錦衣衛都督黃大郎統領。黃大郎是原薊遼總督黃來福的兒子,黃家與大明皇室關係密切,黃大郎又為人穩重踏實,實得皇帝信任,將艦隊交於他管理,自然是讓皇帝非常放心。

此次艦隊出動,是前往南洋宣威天朝威儀,這數十年來,大明在南洋各地經營日深,無數的漢人在南洋各地開辟農場,經管養殖,商業貿易等,大明在南洋的利益比重己是一日重於一日,不可避免的,也加深了大明與南洋各紅夷之間的矛盾。有消息傳出,荷蘭人正聯絡各夷蠢蠢欲動,為了護衛大明在南洋的利益,大明皇家海軍艦隊的出動不可避免。

此次宣威,不但大明艦隊出動,甚至還有日本國,朝鮮國,安南國,呂宋國等國一起派船隊跟隨,可說是聲勢浩大。

艦隊中巨大的旗艦名為“鎮海號”,此時緊跟在旗艦後麵的是一艘名為“破虜號”的大帆戰艦,艦長便為此時就任海軍參將的黃十五郎,此時他正凝神看著一冊書卷。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軼漢唐,際天極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國,固遠矣……若海外諸番,實為遐壤,皆捧珍執贄,重譯來朝……”

良久,他歎了口氣,道:“前人風範,引人向往,三保太監雖是一閹人,卻是吾輩之榜樣啊!”

他身旁的楊驢之昂然道:“現今聖天子在位,又有黃大人如此賢臣輔助,我天朝海軍再次掃橫海外諸番也非不可!”

楊驢之為楊小驢之孫,此時與黃十五郎一起在“破虜號”上任職,相同的理念加上兩家的關係,二人雖是輩份不同,但卻是非常的要好。二十年前,在黃來福的極力鼓吹下,大明皇家海軍艦隊成立,幾十年來,這隻艦隊同樣浸透著黃來福的心血,他鼓吹的“戰艦所處,皆為大明之國土”、“大明的商隊需要大明的戰艦護衛”等理念也是深入人心,楊驢之與黃十五郎都是黃來福思想的崇拜者及追隨者。

“不錯!”聽了楊驢之的話後,黃十五郎大聲應和。

二人忍不住來到甲板上,外麵正有一些士兵在唱黃來福題寫的海軍軍歌,唱得如同鬼哭狼嚎般。

二人依甲板上極目望去,海天一色,景色壯麗,讓人心中毫情湧起。黃十五郎大聲道:“我皇明身為天朝,四方蠻夷,皆沐於皇恩之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吾身為大明臣子,當以教化萬夷,傳播聖人教義為己任!海洋,就是我的見證!”

楊驢之大聲道:“我也是!”

……

“萬歲!”

前方港口隱隱在望,各艦中山崩海嘨的萬歲聲此起彼伏響起,各艦士兵刺刀如林豎立,不知誰又鬼哭狼嚎地唱起了軍歌,慢慢在海洋的上空彙成一片。

“越過高山,屍橫遍野。艦過大海,屍浮海麵。……日月不落,永照大明!”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