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天下歸一(終章)(2 / 2)

不過他和淩巴還是有些不一樣的身為帝王,行軍打仗這種事情,顯然還是交給手下大將們出馬,至於大將軍這個職位,卻是被他“永遠留給了某個人”了。

自大漢興平二年起,持續時間長久的南北戰爭爆發,揚州袁術,與江東孫權雖然各懷鬼胎,但在各自大謀士徐庶和龐統的居中協調下,最終聯合在了一起,共同阻擋朝廷大軍,至於本身激烈反對揚州袁術的江東水師大都督周瑜,最終還是為了江東利益,“盡釋前嫌”,與揚州袁術合作,於鄱陽湖以及長江東端沿江一帶,與朝廷新建水師,展開了激烈征戰。

同一時期,兵多將足的朝廷卻又另遣軍隊暗中圍擊揚州袁術。

大漢興平三年,鄱陽湖水戰以朝廷與江東各分千秋、僵持不下而“和棋”暫告一段落;陸戰上,卻有揚州袁術兵敗西逃,於蜀中滯留,南方除江東之外,已全部被朝廷收複,而至於逃亡蜀中的袁術,手下卻隻剩下雷簿、陳就等人護衛,已再無力掀起什麼風浪,隻等大漢平定之後,經過一番勵精圖治,必然使得袁術聲名再次減弱,到時候即便其再次出山,亦是無力回天。

興平四年,大漢天子劉協敬謁泰山,發布“詔國事書”,令天下海選賢能,意圖恢複武帝時期“海選”之潮;同年,江東孫權在張昭建議下,於會稽自封吳王,建都建業。

之後,感於南方除了江東之外,全部寇首,天下統一、大漢再興真正指日可待,漢帝劉協在宗正仆華歆等人建議下,於興平五年十二月底再次改元,次年起為建安元年。

大漢建安元年,南北水戰再次爆發,依舊是橫貫鄱陽湖、長江沿岸流域一帶,跨越長江南北兩岸,朝廷更在赤壁建立大型水軍基地,而江東則兵分兩路,由周瑜領水軍、孫權領陸軍,雙方開始大規模水戰陸戰,朝廷大軍更是上演“全武行”,不止原大漢大將軍淩府三角架中的“一身是膽”趙雲趙子龍獨當一麵,大漢水師大都督則更是淩巴遺留的一道命令,乃任為被孫策得罪死的江東世家陸家陸遜。

是役,江東名將太史慈、甘寧等盡皆死戰而亡,大都督周瑜吐血而亡,魯肅黯然歸隱,而接任水師大都督呂蒙,卻最終因火影衛反間計成功被吳主猜忌,也不得好死,而後被漢軍圍困建康三月有餘的江東孫權退吳王位,王世子孫皓繼之,而後上表投降朝廷,漢帝劉協受之,下詔封孫氏世代承繼吳侯,但孫氏一族卻被遷入荊州,且在大漢忠勇義衛國公、荊州牧淩巴淩子衛之子淩飛看護之下,有文武雙全的淩飛在,諒他們也翻不起什麼大浪;孫權卻是在襄陽居住三年後便鬱鬱而終。

此外,各處逆賊一一平息。

不過在此同時,大漢也依照大將軍在時注意恢複飽經戰亂的中原,穩固政權、處理內政,安置人口、分配田糧,此處無需再表。

及至建安十年,蜀中發現袁術屍首,卻是被蜀中土著所害,一代梟雄,竟然落得如斯,可謂可笑可悲可歎。

建安二十一年,漢帝劉協年已近不惑,有感與中原多受戰亂,而今當以休養生息為主,並恢複漢室昔日榮光,卻也並行打壓世家大勢,令其不得作亂,爾後改元建業初年。

建業元年,皇帝劉協泰山封禪,誌比秦皇漢武,普天同慶,盡顯盛世太平。

從此,天下歸一、三國歸漢,大漢朝廷威震南北、霸擴西域,中原再無兵鋒,而西域、南蠻、百濟三國、倭人島國、東南沿海島國等盡負於大漢龍威之下,而漢帝亦尊其師淩子衛遺命,將其目光轉向了海外。

大漢建業十年,有人於大陸最南端發現一大島,島上有一稱曰淩氏族人,據說勢力範圍貫穿整個大漢以南,各島嶼、半島、列島、群島以及海域、尤其是在造船航海技術上,與大漢一脈相承卻又更加領先,而從其族譜中獲悉祖先中最早名曰淩巴字子衛,第一時間獲知消息的漢帝劉協喜極而泣,此後積極與其開展聯係,互相交流技術與文化,共同進步。

大漢建業十三年,大漢第一艘遠洋航行大型入海船隻,由大漢朝廷與海南島淩氏家族共同支持建造,正式開始投入入海航行,過東海、繞南海,途經澳洲大陸,靠岸登陸開展大漢第一次海外殖民活動,而後繼續航行,經過數百日遊航,終於發現了淩巴所留書頁記載的神秘的“美洲大陸”,大漢航海大時代與瘋狂掠奪與殖民時代正式展開。

至此,便步入大漢全球攻略時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