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並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月2日孫中山通告各省改用陽曆。1月3日黎元洪當選副總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成,確定了各部總次長名單。
1月14日袁世凱在北京、天津大肆搜捕革命黨人。良弼等組成宗社黨。陶成章被刺死於上海。
1月16日京津同盟會張先培,楊禹昌,黃之萌等謀炸袁世凱未中,3人均被捕遇難。
1月21日徐企文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中華民國工黨。
1月26日彭家珍在北京炸良弼。彭以身殉,良弼越2日死。
1月28日臨時參議院在南京成立;29日,選舉林森為議長。
1月30日中華民國實業協會在南京成立,推舉李四光為會長,馬君武為名譽會長。
該月中華書局在上海創辦。至1915年,在全國設有分局30餘處。
2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發表《對於新教育之意見》。
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布退位,授袁世凱全權組織臨時政府。
2月13日孫中山辭臨時大總統職。15日,參議院選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
2月19日山東軍政府代表3人應張廣建之邀,由煙台抵濟南協商政事。張佯推胡瑛為都督,暗地圖謀自立。次日,將3名軍政府代表押解出境,並派兵包圍谘議局,占領濟南電報局。
2月27日蔡元培等抵北京,迎袁南下。
2月29日袁世凱密令曹錕部在北京發動兵變。
3月6日,參議院允袁在北京就職。
3月3日中國同盟會在南京召開本部全體大會。宣布其宗旨為“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並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黎元洪為協理。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13日,任唐紹儀為國務總理;15日,張廣建奉袁世凱令改稱山東都督,前朝文武各官照舊供職。
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月15日袁世凱令各省督撫改稱都督。
4月1日孫中山正式解臨時大總統職。
4月2日南京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至北京
4月25日同盟會本部遷往北京。
5月1日因辛亥革命而停頓的清華學堂,本日重新開學,學生返校者360人。10月,改稱清華學校,監督改稱校長,由唐國安任校長,周詒春為副校長。
5月3日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嚴複任校長。全校分文、法、商、農、工等科,學生增至818人。1913年秋又增設預科。
5月7日臨時參議院議決,國會采取兩院製,定名為參議院和眾議院。
6月29日袁世凱任陸征祥為國務總理。
7月8日日、俄訂立第三次密約,再次劃分兩國在內蒙勢力範圍。
8月25日同盟會與統一共和黨等4個政團,合並為國民黨,是日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選舉孫中山為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