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晉江獨發謝絕轉載(1 / 3)

這些個富家子弟中有不少是李宿宸的“熟人”。他們雖然讀得是都城中有名的書院,卻大多不學無術。平日裏的策論有不少就是出自李宿宸的代筆。

他們見到李宿宸,就當做沒看見一般行了過去。

李宿宸卻瞥見他們塞給考官的銀票都是上百兩。

扯起唇角笑了笑,李宿宸捂了捂腰間的銀票,正要進入考院,卻被考官攔了下來。

對方咳嗽了兩聲,若有深意地看著李宿宸。

李宿宸也看著對方,一副不明白對方到底什麼意思的表情。

考官略顯惱火地捏了捏拇指和食指,又咳嗽了兩聲。

李宿宸將自己的名牌遞出去,平穩著聲音道:“大人,在下是清水鄉的李宿宸。”

考官朝天翻了個白眼,抬了抬下巴,一旁的兩名侍衛將李宿宸全身上下仔仔細細搜了個遍,結果從李宿宸的腰間掏出兩張銀票來。

考官看了看銀票上的金額,搖著頭歎了口氣,“真是個呆頭鵝!”

李宿宸身後的考生們小聲在他身後說:“你在號屋裏需得待上這麼多天,考官要給你送水送吃的!那是給考官的送水費!”

“原來是這樣!”李宿宸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知道自己那點銀兩與那些富家子弟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說鄉試完全靠“送水錢”才能通過的話,他可以說根本沒機會。既然如此,何必浪費父親與妹妹的辛苦錢。

官場如此黑暗,就是考上了,自己毫無背景,以後也隻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又是何必。

早知道,就該偷偷將銀票還給李曉香。

“進去吧。”考官朝李宿宸揚了揚下巴,當他低頭看了眼手中名牌時,有些狐疑地叫住了他,“等等,你就是李宿宸?長風書舍的李宿宸?”

“學生正是。”李宿宸低下頭做出謙遜的表情,眉頭卻皺了起來。

他有一種預感,此次鄉試隻怕是場大麻煩。

“去吧。”考官又恢複了那高傲的神色。

李宿宸入了號屋,屋子裏已經準備好了書案,案上是一字排開的毛筆,硯台。考生們落座之後紛紛開始磨墨。

待到散發考卷的時候到了,考官捧著試題一一分發給各個號屋。這時候還不能抬手拆閱蠟封的考卷,直到那一聲沉悶的鍾鳴聲傳來,考生們才一一將蠟封打開,研讀考題。

考題分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策答,第二部分是策論。策答中的題目多達上百道,考題十分細致,涉及大夏上至朝堂下至平民百姓的方方麵麵。

李宿宸粗略地看了看,這些考題平日裏時常思索,為此也看了不少典籍。除此之外,他也時常與寒門士子以及平民百姓們商討,對此心中早有所想,付諸於筆下不成問題。

這些考題雖然多,但真正體現一個考生水平的卻是最後的策論。李宿宸也聽李明義提起過,曾經有不少考生對第一部分的考題太過精雕細琢,反而耽誤了策論的時間。

於是李宿宸打定主意,先從策論寫起,再將剩餘的時間留給那一百道考題。那一百道考題要的並不是長篇論著,而是直指論點,精辟論述,做到一目了然。否則哪個閱卷官有時間細細將每個考生一百道試題的答案一一細閱?

李宿宸將策論的論題一一研讀,策論的論題是三選一。第一個論題是關於治水之道。近兩年大夏水患頻發,朝廷為此投入了大量錢銀。但解決水患的方法眾人皆知——修建河工,懲治貪腐,確保河工款項能夠真正用於河流引渠以及堤壩修築。隻是修建河工易,懲治貪腐難。而且怎麼寫也寫不出新意來,隻怕難以得到閱卷官的青睞。

第二道策論,則是關於朝堂開科取士的,其中也包括如何懲治考試過程中的**現象,所謂的“送水錢”自然也在其中。更大的問題隻是,舉子的選拔或多或少都與朝廷中的黨派之爭有關。往屆的解元、會元甚至於殿元大多為朝堂中大臣們的門生或是親戚,毫無背景的學子可以說是沒有出頭之日。這樣的考題,說白了隻是朝廷做個樣子,讓天下的寒門士子們知道,朝廷也是為他們著想的,也想為他們的前途盡了力,給他們提意見的機會。隻是這意見最後能不能通過鄉試,那是個問題。這樣的考題,又費腦子又容易得罪人,李宿宸是不會考慮的。

第三個論題倒是勾起了李宿宸的興趣。論商賈之道。在大夏,雖然並沒有到重農抑商的地步,但多少在世人眼中,除非是富甲一方連朝廷大員都刮目相看的巨賈,甚至於與朝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比如楚家與6家,其餘的商販甚至於富賈,論口碑遠遠不及農戶。但商賈的發展是否就真的不利於大夏的民風?商貿往來到底對大夏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李宿宸托著下巴,眯著眼睛想了想。他忽然想起了李曉香,想起了李明義打在她臉上的一巴掌,還有李曉香的溢香小築。

抿起唇角,李宿宸閉上眼睛,腦海中思緒泉湧。片刻之後,他撩起衣袖,執筆在紙上迅速寫了起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空氣中隱隱聞到湯飯的香味。

微微抬眼,李宿宸就看見考官帶著十幾名端著飯菜的兵士走了過來。這些飯菜有魚有肉,甚至配了上等的茶水。但卻並非每個考生都有這等待遇。這些茶飯都被送去了那些塞了大把銀子的富家子弟的號屋。

李宿宸摸了摸鼻子,看來這“茶水錢”還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啊。

小半個時辰之後,等到這些富家子弟都用完了午飯,考官才懶洋洋地為其他考生派飯。李宿宸抬眼看了看日頭,未時已過半,隻怕大多數考生都餓到頭暈了吧。

當一碗飯被送到李宿宸的麵前時,他皺了皺眉。飯是夾生的不說,隻有孩子的拳頭大小。沒有半點油腥,隻是蓋了兩片泛黃的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