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氣到食物,山裏的都是最新鮮的,桌上的葷菜還在吃著素菜。
譚秋最近格外偏愛口感脆爽的蔬菜。
“吃塊雞肉,看你最近瘦的。”季玉老婆子似的語重心長,往譚秋碗裏夾了兩塊骨少肉爛的紅燒雞塊。
譚秋乖乖吃掉了。
午飯後散步消食,相熟的村民熱情邀請兩人來院子裏坐坐,頭發花白的老奶奶一個勁兒地往兩人手裏塞桔子、花生。
譚秋笑眯眯地接過:“謝謝花奶奶,花奶奶真好。”
花奶奶一向喜歡漂亮有活力的女孩子,小兩口一來孤鶴壩,她瞧著譚秋一眼就喜歡。
老人們聊著家常和莊稼,時不時打趣小兩口兩句,譚秋也不扭捏,笑眯眯地打趣回去,更討老人們喜歡了。
院子裏還有一群孩子在玩耍,男孩們聚在角落裏打彈珠、扇紙牌,五六個女孩們在跳皮筋。季玉注意到女孩們的腳腕上都戴了成對的腳鐲,材質各有不同,但銀的居多,有的還墜著銀鈴鐺,跳皮筋時叮鈴作響。
不止小孩子,年長的女性裏有一半都戴著腳鐲,花奶奶也戴著一對銀腳鐲,看上去年頭十分久遠,連上邊的鏨刻的花紋都磨平了。
季玉把剝好的桔子放進譚秋手裏,問花奶奶:“女孩們戴腳鐲是這裏的習俗嗎?”
“是哦。”花奶奶回答道,“是腳鐲也是腳鐐,以前老話都說女孩的命輕賤些,得用點東西把魂兒拴住了。加上我們這裏靠著江,水域又多,常有孩子淹死的,傳說水裏的水鬼都是抓著孩子的腳腕往水裏托,有腳鐲的孩子就是在告訴水鬼,這孩子有家裏人護著,敢勾走了就和你沒完。”
一旁的大嬸補充道:“也有說法是黑白無常勾魂的時候都勾腳脖子,女孩戴著腳鐲就是告訴他們這女孩不是家裏沒人要的,久而久之就成了給女孩保平安的物件。從小戴到老的,一般沒什麼特殊原因,都不會取下來。”
“小時候戴上,長大了也取不下來了,就是魂兒已經栓牢的意思。”
“基本上都是女孩長輩給打的,有些講究的人家,會專門去山上的娘娘廟祝禱,求後土娘娘保佑。越疼愛女孩的長輩越有用,越心誠越得娘娘保佑。”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給兩人講述這習俗。
花奶奶得意洋洋道:“我爹爹當年在後土娘娘麵前求了三天三夜,回來親手給我打的這副腳鐲。我今年九十一了,眼不花耳不聾的。”
季玉:“很有愛的習俗。”
一對腳鐲,寄托著無限的疼愛與祝福。
——————
“特別宵夜”時間,月亮羞臊地躲進雲層裏。
季玉掐著譚秋的腰肢,眉頭漸漸皺起:“瘦得肋骨都凸出來了。”
“能別跟老媽子似的嗎?我都要萎了。”
季玉笑了一聲,蠱惑道:“是嗎?”
……
……
季玉握著她皓白的腳腕摩挲,聲音暗啞:“我也想給你打雙腳鐐。”
譚秋勾著他的脖子笑得妖媚,不說好也不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