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李太後(1 / 3)

第一章韜光養晦第二節李太後

林洲在曆史上“母儀天下”太後的代表,參政不亂政,秉國不貪權。隆慶帝皇貴妃,萬曆帝生母麵前不免的有點緊張。自己是個冒牌貨,可別在李太後的眼前漏出什麼馬腳出來,畢竟她是萬曆的生母,養育了萬曆十幾年了。所謂的母性,自己還沒有太多的信心去麵對的。林洲有點慌慌的脫下了鞋子,鑽進了被窩裏。蓋好被子又把被子腳掖好,定了定神整理了一下情緒對著現在應該是自己母親的李太後說道:“母後,都是兒臣不好,貪玩任性以致於落入水中而得了風寒,讓母後擔心了。”

心裏卻又在回憶自己信息裏的這個李太後。李太後的真名叫李彩鳳,父親李偉是位鄉村的泥瓦匠。家鄉遭受蟲害之後,李偉攜家帶口到北京城裏謀生。李彩鳳隨父來京時,隻有十二歲。三年後,生活無著的李偉,將李彩鳳送往裕王府,當一名使喚丫頭,這是泥瓦匠李偉一輩子做的最為正確的一件事,他一生的榮華富貴從此開始。李彩鳳進入裕王府邸時,裕王已有了正室陳王妃。陳王妃為裕王生過一個女兒,不久就夭折,從此再沒有生育。李彩鳳進裕王府的第三年,就為裕王生下第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成為萬曆皇帝的朱翊鈞。兩年後,她又為裕王生下第二個兒子,即是後來的潞王。憑著這兩個兒子,李彩鳳由一個卑微的宮女晉升為才人。裕王登基成為隆慶皇帝後,陳王妃被晉封為皇後,李彩鳳則被晉封為皇貴妃。

隆慶皇帝在位6年就去世,當時李貴妃隻有28歲,她兒子朱翊鈞登基時隻有10歲。朝廷進入了“主少國疑”的非常時期。在萬曆帝登基的第一個月裏,她做了兩件事:第一,撤換司禮監掌印太監,將孟衝換成了馮保;第二,撤換內閣首輔,將高拱換成張居正。從此,李太後內依靠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外依靠內閣首輔張居正,推動了明朝中興的“萬曆新政”,使本已氣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明王朝迅速恢複了生氣。張居正死後,李太後退出政壇。

李太後一生篤信佛教,萬曆尊封她為“九連菩薩”。萬曆成年以後數十年不問政事,不見大臣的麵,並派太監到民間橫征暴斂,搜刮民財,導致民不聊生、災變迭起,國家內憂外患,根基日空。兒大不由娘,李太後隻管保住太子的地位,除此之外並不多幹涉兒子,何況按律後妃本也不應幹政。她遂寄情宗教,兒子如何也就隨他去了。萬曆四十二(1614年)年二月,李太後去世,終年70歲,與丈夫及陳皇後合葬在十三陵中的“昭陵”。她的諡號是“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太後”,所以又簡稱“孝定太後”。

就在林洲在腦海中還在過濾有關李太後的信息時,李太後來到床邊,看了看自己的兒子,眼神裏流露出關心的神情。她微微的把露出的被腳弄好,對著林洲說出滿是慈祥卻也夾雜著嚴厲的說道:“皇兒的肩上擔負著大明的朝廷和列祖列宗的期望,怎可這麼的不注意自己,竟然立於險境,萬一有不測將置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於何地?”

話語裏雖然是責備,但也充滿了關切。林洲從這番話裏能感受到作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那種深情,不免又讓他想到了另一個時空自己的爸爸媽媽來。沒由來的一股傷心湧上心頭,心裏一酸眼角就蓄滿了淚水。連忙的說:“謝謝母後的關心,還請母後原諒孩兒這次的任性。”以次來掩飾自己的心情來。

“既然皇兒已經醒來了,那就好好休息吧!哀家就讓馮保多照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