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嚐試,經腸鏡途徑闌尾切除術。”徐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現代醫學日新月異,發展很快。
各科室都是一樣。
現代醫學主要在三方麵獲得極大進展,一是生物醫藥,當然藥價也是指數型上升,畢竟研發費用貴嘛。
二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合理想象,將來看病不需要找醫生,找機器人問下就行。
三是新材料新技術使用,主要就是各種介入手段。完全顛覆了過去的認知。
甲狀腺手術,從腋窩開口,從皮下移行過去,避免脖子上的刀疤。
那腋窩也有疤啊。
那我從口腔進去,從口底切口,你不張嘴,誰看得到手術疤痕。
這類手術徑路,不同於傳統皮膚切口,極大依賴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革新。
徐建這裏提到的腸鏡通路,就是新技術革新的產物。
闌尾的解剖,是闌尾位於盲腸的末端。盲腸連接回腸與升結腸,升結腸再往下是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與肛管肛門。
通過肛門逆行向上,是能到達闌尾的。
過去的設備,比如腸鏡,就是觀察而已,頂多夾夾一些小息肉。
徐建看文獻,知道,一些醫術高超的醫院醫生,已經開展了,通過腸鏡通路,闌尾切除術。這樣,體表沒有疤。疤痕在體內。
這一技術也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很多女孩子都愛美。當然有些男的也是一樣。
比如模特,明星等職業,確實有身體無疤這樣的需求。
這樣的手術方式,就滿足了這方麵的需要。
胡汐芷升了副高之後,就滿足了。沒有跟年輕時候那樣,繼續追逐醫學新進展。所以她完全不懂徐建說的話。
“你說什麼?延誤病情,小伊一要是出了事,你能負責嗎?”
主任的恐嚇威力還是很大的。
老師陳妍兒就被嚇住了,要不算了,以後再挖掘一個苗子吧。不如出了人命,自己的舞蹈中心也要受牽連。
媽媽林勝樂也猶豫了。自己家境還行 伊一也不是非要吃演藝這碗飯,要不算了吧。
這時候,最堅決的,居然是小伊一本人。
“媽媽,我不要留疤,我還要跳執鏡俑。”
其實從法律上講,伊一的話不重要。她隻是一個幼兒。她的政治權利在監護人媽媽手裏。
監護人決定被監護人的選擇,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
當然這種規則也有一些啼笑皆非的故事。比如夫妻雙方,都用監護人權利,把對方送進精神病院。
精神病人的權利在監護人手裏,也就是夫妻的另一方。丈夫(或妻子)是精神病人,那自然是妻子(或丈夫)作為監護人,來行使權利。所以各自把對方送進精神病院。當然這個事情也引發了討論,一個人,被認定是精神病人的程序應該怎麼執行。
在如何手術這種大問題上,伊一自然是沒有決定權的,決定權在媽媽林勝樂手裏。
好在媽媽很愛她,“那我們要那個新技術手術。”
胡汐芷被氣得都語無倫次了,“那行,不做手術是吧,趕緊簽字,拒絕治療知情同意書,趕緊簽,簽完出院。”
我們幹嘛簽,我們要手術啊,伊一媽也急了。
你們要什麼手術啊,那個腸鏡?那個我們做不了,你們要做,自己想辦法做去,我不管了。胡主任覺得自己要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