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殘疾酒會(1 / 2)

趙襄子和他的坐騎好像有心靈感應似的,來到赤橋上時,馬卻再也不肯向前一步。

趙襄子歎了口氣,對手下吩咐說,去橋下看看吧,八成是豫讓在橋下藏著。

眾軍士一看,果然有個乞丐,裝作半死不活的在橋下躺著。撥開蓋著臉的亂蓬蓬的頭發,仔細辨認,果然是豫讓。

這時候的豫讓,已經麵目猙獰,不仔細看,還真認不出來。

說話的聲音也和從前大不一樣,稍微嘈雜點,都聽不到他說什麼。

就聽豫讓斷斷續續的說,他既然無法為智伯瑤報仇,也失去了活著的動力。雖然趙將軍大人大量饒過我一次,但再也沒臉活下去了,隻求一死。

趙襄子也覺得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幹脆殺了他,也成全了豫讓義士的名聲。

剛下令斬殺,豫讓又請求道:‘’請借將軍身上衣服一用。

趙襄子雖然不明白他要幹嘛,仍然解掉外套,扔給豫讓。

卻見豫讓手持短劍,對著那衣服刺了一劍,又跳起來自上而下刺一劍,再跳起一劍。一連三劍後,豫讓仰天長歎,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想我豫讓不能為將軍報仇,隻能刺這衣服權做是趙無恤了。說完調轉劍身,橫劍自刎而死。

這就是豫讓擊衣的故事。

說完了這個故事,再說一段更早前的和晉國有關的真正奇聞異事。

本來我是打算按照時間順序,但是隻有一支筆,寫了這裏就得扔下那頭,所以有時候時間上會有些顛倒,請讀者朋友見諒。

這時候已經說到了三家分晉,也就是正式進入了戰國。但說起來這段趣聞,還得回到春秋末年。

話說當時晉景公在位,派遣郤克為使者,前往齊國做友好訪問,以便緩和關係,結成同盟。

當時的世界格局是楚國實力強大,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剛剛把晉國這個老霸主拉下馬,所以隻能先躲進深山老林修煉內功的同時,還要注意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以保證有個寬鬆的外部環境。郤克就是在這樣的戰略思想指導下,被派來出使齊國的。

郤克有點毛病,羅鍋腰,走路還有點晃悠。

如果單單是這樣,倒也不至於鬧出來多大的事。

可問題巧就巧在,到了齊國,住進人家的迎賓館以後,熱鬧可就來了。

咱也搞不懂那時候的國賓館是不是跟現在的星級酒店差不多,大家就餐時候,取自助餐能碰上麵,本來並不認識的兩個人有了眼緣,也許就能成為好朋友。

反正不管怎麼說吧,郤克在臨淄國賓館,遇到了同樣來友好訪問的魯國代表團團長季孫行父,衛國代表團團長孫良夫。於是三個外交部長在齊國國賓館進行親切會麵,一致認為應該加強睦鄰友好,共同為大周的穩定繁榮貢獻力量。

也不知道怎麼就那麼巧,前麵說了,晉國郤克是羅鍋。而魯國這位季孫行父呢,是個瘸子,就是走路劃圈的那種。衛國這位孫良夫也好不到哪去,獨眼龍。

此時齊國大領導是齊頃公,這家夥腦子雖然靈光,但有時候還真是不把村官當幹部。

大領導都比較忙,甭管他是喝酒泡妞吧,反正不是你誰想見就能見的。

聽手下彙報說晉,魯,衛三國同時派使臣來訪,那就幹脆一塊見吧,省的今天這個明天那個,怪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