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山酒肉(1 / 2)

這時候的晉國剛在跟楚國的決戰中吃了敗仗,急需一場勝利轉移國內矛盾,證明自己依然不是泥捏的。再加上有魯國和衛國組成盟軍,這個仗勝算還是挺大的。

隻不過剛經曆了大戰的晉國,也需要厲兵秣馬,積草屯糧。出兵齊國的事隻能暫時放一放。

恰好齊國派使臣來出使晉國,郤克就把齊國的四個使臣給殺了,迫使齊晉結下仇怨。

晉景公權衡再三,才答應出兵。

就這樣,因為嘲笑別國使臣,齊國遭遇一場大大的危機。後來看晉魯衛三國兵臨城下,隻好把世子抵押在晉國,才算讓三國撤了兵。

其實春秋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隻是既然到了戰國,從此以後,就專心寫戰國的故事吧。

話說魏文侯姬斯(魏斯)當上了晉國的輪值主席(上卿),急需擴大地盤,就計劃對外用兵。

按道理說不應該叫他魏文侯,因為這時候還沒被周天子正式冊封,不是諸侯。不過為了防止一個人幾個名字,顯得亂七八糟,還是叫魏文侯吧。

正在這時,國相翟璜的兒子竟然被殺,殺人者逃到了中山國。正好給了魏文侯出兵攻打中山國的理由,師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順嘛。

選人當主帥時候,朝堂上開啟了爭論。

國相翟璜推舉樂羊領銜。反對派雖然對翟璜舉薦殺子仇人的父親這種品德很推崇,但認為樂羊的兒子,也就是殺了翟璜兒子的凶手樂舒就在中山國。派父親去攻打兒子,有些不妥。

倒是魏文侯慧眼識珠,認為樂羊有帶兵打仗的能力,所以力排眾議,任命樂羊為主將,攻打中山國!

古時候率軍出征,君王都要在近郊處設置一個台,其用意跟現在的集中開工差不多,無非就是鼓舞士氣,走個形式罷了。

樂羊領兵征戰,魏文侯作為一代明主,對這種形式雖然深惡痛絕,但也不得不遵從。

因為這種場景,那是沒辦法的事。

試想,您在某地投資辦了個企業,別人開工或者投產,都有大領導過來祝賀。而您這卻冷冷清清的,是不會混事呢,還是領導壓根沒把您放在眼裏!

出征時候的形式,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出發時候的士氣再膨脹,跟真正兩軍交兵有時間差。等到了真正以命相搏的時候,幾個月前的那些士氣,不早就到爪哇國去了!

閑言少敘,樂羊領兵帶隊,來到中山國城下。

中山國具體在哪,有的說在保定附近,我不是搞研究的,還真說不清,就算在保定吧。

毫無疑問,中山國堅守不戰,樂羊隻能圍了城攻打。

攻的急了,中山國王武公聽從大臣的建議,讓樂舒站在城頭上,父子倆開始對話。

樂舒說爹呀,我在中山你在魏,爺倆無奈來做對,父子情深別成仇,勸您暫時往後退。

樂羊當然不幹,說小子你是殺人犯,自首還能從輕辦,如今竟敢抗王師,老子怎能講情麵!好嘛,爺倆一個城上一個城外,搞賽詩會來了。

就聽樂羊又道:‘’眼不見心不煩,幹脆射死你,再沒了後顧之憂。‘’

說完挽弓搭箭,對著城頭上的樂舒就是一箭。嚇得樂舒忙躲下城頭,回複中山武公去了。

老這麼著也不是辦法,眼看都兩年過去了,魏文侯這邊可是有點扛不住了。

為啥,朝中大臣們見樂羊出兵兩年多,踟躕不前,認為樂羊消極怠工,舐犢情深,不用心攻打。紛紛上書彈劾樂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