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要有小金庫(1 / 3)

“舒服啊,好久都沒有感受到了。”靠坐著還散發著油漆味道的太師椅上,劉據懶散的閉目養神著。他已經快兩年沒有坐椅子了,現在再也不用忍受跪坐了。

穿越以後,劉據有兩大不能忍,一是跪坐,二是大便用廁箸。特便是後者,不管他的廁箸是由象牙也好,還是金的銀的也罷。每次用個小片片在後麵刮,太惡心了。不幹淨就是不幹淨。可是,漢朝沒有廁紙,當時的紙是很貴的麻紙,粗糙厚重易碎。如果讓人知道他用紙擦屁股,他不被罵死才怪。沒辦法,他現在隻能用舊麻布片,每次用完讓人洗幹淨。

用紙擦屁股是蒙古人帶到中原的。在元朝以前,中原漢人,特別是讀書人都認為紙是一種很神聖的東西。因為,書籍使用紙做的,是承載文明的神聖事物。不要或不能用的紙都要用火燒掉,不能隨便亂扔。所以,就不要提用紙擦屁股。元朝以後,直到剛解放,雖然所有人都用廁紙擦屁股,但是,凡是有字的紙還是不能亂扔,特別不能踩腳、不能糊東西、不能擦屁股。有字的紙如不要也是用火燒了,以示尊重。因為,古時候學習文化知識是很神聖的事情,承載文化的書和紙也都是很神聖的。不像現在人們對於知識文化已經沒有那種神聖感了。畢竟現在學習知識是很容易的事情,不像古時候那麼難。

古人選擇跪坐主要是由於當時的衣服式樣造成的。當時,男人女人都穿裙子,夏天隻穿一條裙子,冬天裏麵加一條褲子。可是,當時的褲子是肥厚的開襠褲,如果岔開腿坐,就是盤腿坐,也會很容易露出春guang。隻有跪坐著,這樣既不走光,而且動作內斂優雅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

劉據要那麽多工匠可不是為了簡單做幾樣東西就完了,他主要想建立一個技術研發機構,名字都想好了,叫“天工坊”。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加快中華民族生產力的發展速度。

在經曆過那段激情似火的年代後。劉據對共產主義革命有自己的認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這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裏麵核心理論之一。在他原來的設想裏麵,當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最高階段以後,人類通過溫和的或者暴力的革命鬥爭,進入社會主義。最後,人類在生產力的發展的推動下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由於銅器的出現使得人類生產產生了剩餘,人類由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進入了奴隸社會。在中國這一轉變的標誌就是大禹的兒子啟通過戰爭確立了代表奴隸製的家天下王權繼承製,廢除了代表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的王權禪讓製。其後,可以大規模生產且性能更優越的鐵器取代了產量非常少的銅器,成為社會生產力重要的生產工具。人類從奴隸製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在中國這一轉變的標誌就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以郡縣製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帝王製,取代了天下共主分封製了。漢朝隻不過剛剛接過秦始皇的棒。在漢朝的社會生產力條件下就算是能夠推行共產主義革命也成功不了,就算成功了也守不住成果。因為,生產關係與生產力水平不符反而製約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就會進行調整以符合生產力發展需要。此時,社會就要發生變革,發生動蕩,百姓就會更加受苦。

“實事求是”就是依照實際情況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和行為。在漢朝的社會情況下,劉據唯一的選擇就是使得中華文明從農耕文明加速向商業文明和工業文明進發。曆史上中華文明在封建農耕文明階段待得時間太長了,從而不斷地出現一亂一治的現象,最後失去了向外擴張的機會和思想,再加上滿族的奴化教育使得整個民族文化變成了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沒有血性的畸形文明。這是劉據絕對不允許再出現的。可是,他隻有百年多的生命,這還是在他到達抱丹境界的情況下。他做不了太多的事情,拔苗助長的行為反而會壞事。所以,他能做的就是留下路線,留下種子,讓中華民族少走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