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曹操秘書楊修是如何聰明至死的?(1 / 1)

民間有一句俗話:笨死了。

其實,聰明也會死人的。尤其是過度聰明和小聰明害死人。要是賣弄小聰明的話那就死的更快了。從古至今,我們的身邊也好,我們的前輩也好,聰明的人真是太多了。

中國有句很有哲理的話叫做:大智若愚。那是智慧。所以,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聰明的人很多,但聰明的人過得好的卻不是很多。而且,自古以來,聰明反被聰明誤,用聰明將自己弄死的也不少。三國時曹操的秘書楊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有人說,學會說話,隻要一年;要學會閉嘴,我們一生都做不到。因此,會說話是一種本事,能閉嘴,是一種更大的本事。

三國裏的很多人都很有意思。大儒孔融死於性格,那麼楊修又是死於什麼呢?聰明。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小聰明。

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楊修是個官二代,在漢代叫世家子弟,教育是平民所不敢比的,當然不是現在騙錢的貴族學校。作為世家子弟,不像現在的富二代和官二代主要是吃祖上的老本,不惹大禍父母就休了福了 ,那時的世家子弟確實是受過比較好的教育。而且楊修從小記憶力好,過目不忘,聰明敏捷,為當時卓有才華的文學家。沒有才華,也做不到曹操的首席秘書啊。

但聰明不是智慧。而如果在聰明之前再加個小字,就甚至有貶義了。楊修作為東漢一個比較聰明的人之一,他的死於非命一直是很多後人研究的話題:比如說他死於曹操的妒才,又比如說他死於幹於曹操的家事,還比如說他忠於漢室,楊修、孔融都是忠於漢室,曹操借故殺之。但我以為這樣的說法是有失偏頗的。

其實,說穿了,楊修一代才人最核心的死因是:小聰明。也就是說他死於自己的情商低。喜歡表現自己,而且不分時候。

具體說來,用羅貫中先生的說法楊修之死緣於七件事:

1、曹操在新花園門上提筆寫了個“活”字。眾人不解。楊修叫人將門拆了重修。並說:門上一活,乃“闊”,丞相是說門太大了。作為秘書,連看破不說破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情商去哪兒了?曹操雖讚美其敏捷,但內心甚忌之。不喜。

2.收到一盒酥,曹操本想以“一盒酥”三個字來自尋樂趣,卻被楊修看出,並讓人一人吃一口.曹操問起,楊修還得意洋洋解釋一番,讓曹老板很沒麵子且無法忍耐楊修,隻是淡淡一笑,但心更惡之。

3.曹操擔心有人謀殺自己,便說自己會夢中殺人,讓大家不要在自己睡著時接近自己,並裝模作樣的殺死了一個替自己蓋被子的近待。便讓大家都以為曹操會夢中殺人。但楊修卻說是死者死於夢中,分明就是說曹操是裝的。這種事也敢咬老板的舌頭,看來楊修真的是作死啊。曹操知道後雖沒說出來,但心中早已愈惡之。

4.曹丕密請吳質來商議,但卻被楊修得知,並告訴曹操,曹操去證實,楊反遭吳質的道。讓曹操覺得楊修要害曹丕,而且幹涉自己家事,雖未說出,但心中早已愈惡之。古人早就說過,清官不斷家務事,何況是皇室世家的家事?這也是隨便去管得的?

5.曹操想試試曹丕和曹植的才幹,讓他們出城並吩咐門吏不讓二人出行。曹丕知難而退,但曹植在楊修的安排下殺了門吏。曹操本十分高興,以曹植為能。但聽到是楊修吩咐的,便大怒,不再喜愛曹植。但在此一直忍耐楊修,雖有殺心,但還沒有必殺之心。

6.曹操問曹植軍國之事,曹植每次都對答如流,便讓曹操起了疑心。當曹操知道是楊修來教曹植,心內大怒,已存殺楊修之心。

7.曹操便以雞肋之事,以楊修擾亂軍心之罪怒殺之。

上麵說的這幾件事隻是楊修人生的幾個小片段,但我們不難發現:楊修很聰明,非常喜歡耍小聰明。而且,非常喜歡表現。就是逞能。這是老板秘書最大的忌諱,但楊修自以為有才,讀書人的毛病一點都不收斂,一次又一次的傷老板的自尊觸老板的底線,你說不死都難哪。其實,第一次曹老板心裏就不舒服了,但沒有說。他還是給了楊修機會的,畢竟楊修有才,而且是自己親選的秘書。誰知楊修的聰明用錯了地方,情商一點都不長。老板不高興了,他一點也沒有覺察,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賣弄自己的小聰明,甚至還出手動嘴幹涉起曹老板家的內政,人家手皮手堂都是肉,你算什麼?瞎摻和什麼呀?楊修之父楊彪,是個太尉;外公袁術,也很出名哦。正因為家世顯赫,又有才,才會恃才傲物。但老板是誰呀?曹操!何況,你說話行事又不檢點。天下有才的多了,地球沒誰都照樣轉哦。可楊修他不明白。

心高氣傲的楊修無遮無掩的,你這是分明沒把老板放在眼裏啊?把人家當空氣了?曹操一忍再忍,後來心中煩燥,便不想再忍了,終於在楊修再次猜解他關於“雞肋”的口令時,大喝一聲:將楊修拉出雲砍了。

於是一代才子楊修,卒。終年4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