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漫步歐陽厚均舊宅,感懷思想的光芒(2 / 2)

歐陽厚均,字福田,號坦齋,人稱“坦齋先生”,清代乾隆三十一年生於湖南安仁縣梅穆村倉下。1789-1791年就讀嶽麓書院,從學於羅典。他在嶽麓書院學習很用功,與同窗“聯步登堂,摳衣問字”,學業長進,至1799的進士及第,任過陝西司郎等職。他混跡官場20年,深感官場日趨腐敗,正當有望升遷之際,卻決意放棄仕途,才年逾四十,便“以母老告歸”了。他52歲時出任嶽麓書院山長,一直到逝世前2年才離去,做了27年的嶽麓書院山長,是任期最長的一位。歐陽厚均一生學識淵博,而且研究學問從未間斷過,所寫著作甚多。

歐陽先生厭倦貪腐的官場,四十多歲時以父親早逝,老母需人照料侍奉為由,毅然辭官回到安仁老家樂友村。回鄉後,湖南當局認為他“經明行修,足為多士模範”數次登門拜訪,請他出山主持嶽麓書院工作,卻被其屢屢拒絕,後經其母再三催促,才同意應聘為嶽麓書院山長,自此,揭開了他人生中最光輝的一頁。

歐陽先生不僅多才,而且能激流勇退。他進士及第,任過陝西司郎等職。他混跡官場20年,深感官場日趨腐敗。正當有望升遷之際,卻決意放棄仕途,才年逾四十,便“以母老告歸”了。這是現代人基本上做不到的,這也是最讓人敬重的。他做官,是為民為國謀福利,做不了,寧肯不做。這是一種令人敬仰的風骨。現代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地位,有錢,但他們卻沒有歐陽先生的這一腔風骨,沒有為國為民的情懷。說穿了,來人世一遭,留下的隻有罵名和一堆枯骨。這或許就是差別吧?

嶽麓書院的校友錄上,有一長串光芒熠耀的名字。王夫之、魏源、曾國藩、左宗棠、楊昌濟、範源濂、程潛、彭龜年、遊九言、吳獵、遊九功、胡大時、吳儆、趙方、陳琦、鍾震、鄭仲禮、顧璘、陶澍、胡林翼、劉長佑、曾國荃、沈藎、熊希齡……

在歐陽先生掌教嶽麓書院的幾十年中,書院的學生科考中舉的特別多,僅道光五年嶽麓書院的學生就有28人中榜,所以來書院求學者眾多。厚均先生門下弟子“著錄者”達3000多人,多為湖南的雋秀。最著名的有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鬆燾、李元度等人,這些近代如雷貫耳的名字足以讓人驚豔乍舌。說中國近代史都讓他的學生寫了都不為過。

千百年間,往來客,台上角,談笑間數風流人物,嶽麓書院未曾遜色分毫。

而今,古老的建築依然屹立在殘陽裏,歐陽先生雖已遠去,但他的精神和風骨仍在。屋外茂盛的雜草枯黃,踩上去有吱吱的聲音,其實,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不同的是,人死了,隻有思想仍在,而草枯了,春風一吹,又綠了一片。這樣看來,被人們所瞧不起的離離芳草,比人的生命更為綿長。

偌大的宅院沒有片匾,也尋不到一行字,邁步走進宅子,殘陽從天井中照進來,瓦片泛著曆史的光澤。不由讓人感歎,人,活著時總以為自己多麼牛B,但在曆史的長河中,所謂財富、地位真的是多麼渺小,多麼微不足道。隻有思想的光輝,永照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