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太後的腳步,垂拱四年二月,洛陽宮乾元殿在塵土飛揚中轟然倒塌,仿佛象征著昔日輝煌燦爛的李唐時代行將結束。
明堂具有君權和神權的雙重象征,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把建造明堂視作一種如同開邊拓疆一樣偉大的事業。然而現在興建它的是一位女性,當朝太後。
對這個消息最敏感的是李唐王朝散在各地的王爺們,當年平定叛亂的李孝逸已經流放嶺南而死。皇族對武太後的用心早有察覺,他們不甘心任人宰割,坐看江山易手。
同樣是一封告密信,魯王李靈夔之子李藹通過銅匭將諸王密謀起兵的計劃全盤告之。對於武後真是一個令人喜悅的消息,正巴不得有人來告密呢。太後的特使周興三人行,手中的刀已經出鞘。
原本計劃周密的諸王聯合行動,現在因為這個臨時的變故,不得不在慌亂中起兵。琅邪王李衝率先發難,他招募到五千兵馬,可惜運氣不好。剛剛出師攻城,因風向的突然逆轉,原本攻向敵方的火撲向了自己。臨時招募的軍隊頓時星散,李衝本人也在亂軍被殺。從起兵到死不過七天。
其他王爺看到這樣一副景象隻得作罷,然而他的父親越王沒有辦法,倉促起兵,困守孤城,在朝廷十萬大軍前兵敗自殺。
十萬大軍軍容整齊的進了豫州城,主帥是武後新提拔的酷吏張光輔,為求戰功,竟然將豫州城五千戶百姓充當叛軍。隨行的新任豫州刺史看不過去,上書為民請命。武後的赦書很快下來了,隨同赦書而來的還有一封官員的貶書。因他而得救的百姓聞訊,把這個為民請願的官員事跡刻在了德政碑上。碑已刻成,可人已經走了,人們哭倒在碑下,卻哭不回那個碑上的人——狄仁傑。
在審理唐王謀反案中,武後又得到了一位得力的禦史,來俊臣。這個原本是牢房中的死囚,卻因為密告唐王謀反而奇跡般的當上了禦史。如同以往一樣,太後親自接見了他。他長得雍容俊秀,講述刑獄頭頭是道,武後一高興,行了,免了你的死罪,禦史。唐王之亂中,他嶄露頭角。
在剪除李唐宗室的這場大獄裏,功臣最大的還是周興,他快刀斬亂麻的斷案方式深受武後賞識,升為秋官侍郎,在新舊酷吏中獨領風騷。
韓王、魯王、霍王、舒王、紀王……就連那位告密的王爺在周興的名單中記上了號,他們本沒有罪,隻因他們姓李。李唐宗室走完了最後的路,他們的王朝也將會和他們同去。
經過工匠們三百多個日日夜夜的勞作,規模宏偉,巍峨壯觀的明堂終於落成了。
太後率領群臣,來參觀這個恢弘的建築。
明堂的高令人咂舌,這或許就是人們心中那個神聖的建築。自古天子坐明堂,而現在高高在上的是一位女性。十根巨大的圓木在大殿裏,上下通貫,支撐著那個龐大的天頂。頂部是九條龍圍著一個展翅欲飛的金鳳凰,九條龍在鳳凰的翅膀下蜷縮著,遠遠望去,熠熠生輝,撼人心魄。
它既像是天上的神仙居處,又像是人間君王之所,像佛家的大雄寶殿,又像是朝臣議事的大殿。她仰望著明堂之巔那隻神秘的金鳥,西周聖君治世的神聖和莊嚴仿佛藉著金鳳而複活。那是她的明堂,每一處裝飾都打著她特有的痕跡。
這時,武承嗣領著一個人,急急忙忙的跑進來,跪倒在地,“太後,太後,天大的喜事啊!”
“什麼事?”所有人還沉靜在自己的幻想中,那個統治他們的聲音已經回來了。
“太後,洛水出河圖了。”武承嗣一個簡單的報告,引來一片議論之聲。“什麼,河洛出圖。”“這是帝王之兆啊!”“那些傳說是真的?”
明堂,河圖……接下來的,讓所有人都不敢想象。
這是現實,一個漁夫打扮的人開口了,人們這才注意到明堂裏還有這麼一個人,“小人在洛水上打魚為生。前兩天正準備劃船時,隻見水麵上現出一團奇異的光。我就朝那個地方撒下了網,網兜裏空空的,我再一看有一塊熠熠發光,異常顯眼的白石。我拾起它,上麵寫著字,我不認識,就讓教書先生看了看,他說是。草民知道這是上天的旨意,不敢怠慢,急忙帶上瑞石,連夜奔京城來了,小的聽人說武大人為官清正,禮賢下士,小的就直接投奔武大人了。於是武大人把我帶到皇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