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注定要踏著前輩們的屍體,將酷吏的事業作到頂峰。他正等待新的目標和新的合作夥伴。
大周立國後,武家子弟身價倍長,武承嗣進封為魏王,任職首席宰相,他的弟弟武三思也升任宰相。武家人追逐權力從不停歇的傳統,在武承嗣的身上很好的繼承下來。
像當初很好的為姑媽導演那場百姓勸進的大戲一樣,如法炮製,他現在為自己導演。然而他忘記了他的姑媽有三十多年的苦心經營,而他第二次拜相才一個多月。
大周帝國一向豔陽高照,春guang明媚。這一天在宮門前,洛陽人王慶之和幾百個各色衣服的百姓,大呼小叫,“我們要求立魏王為皇太子。”他朝身後揮揮手,後麵的人跟著喊,“皇太子,皇太子!”排在最後的百姓有些高興,“唉呀,這女人當皇帝就是好,你看,就喊這麼幾句話就能有三百錢。這比種地強多了啊!”旁邊的人捅了捅他,小聲的說,“你看有人過來了,小心讓聽見,不給你發錢。”“皇太子,皇太子!”
有兩個官員從人群旁邊走過,笑著看這場鬧劇。
王慶之在前邊急的說,“不要光喊‘皇太子’喊‘魏王’”後麵的隊員齊聲喊道,“魏王,魏王!”
王慶之終於見到,大周帝國那位親民的元首。
女皇容顏依舊像一位,四十多的主婦。這使他很驚訝,不是說,皇帝七十多了嗎。“皇嗣是我親生兒子,為什麼要廢了呢?”女皇似乎不太關心魏王的事。王慶之對答如流,“古人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如今天下是陛下的天下,魏王是武家的繼承人,可是皇嗣卻是李家的。”他緩了緩,女皇的表情依然慈祥,“陛下百年之後,難道讓李氏的後代來繼承皇位嗎?”
武曌沉默了,王慶之的反問,擊中了她的要害。
良久,她對地上跪著的王慶之說,“你且退下,立太子之事關係重大,讓朕好好考慮一下。”
王慶之趴在地上,就是不起,“臣懇請立魏王為太子。”
武皇看他不起來,對旁邊內侍說,“取一個令牌給他。”王慶之接到一個桃木的令牌,“有了這個令牌,你可以隨意進宮,先回去吧。”
王慶之有些不情願的起身,那個傅遊藝勸進還給了個官,我才這麼個令牌。看來這太子和皇上就是不一樣,令牌就令牌吧,總比沒有強。
王慶之辦事,他的主顧一定放心,太有原則了,辦不成誓不罷休。有了令牌王慶之沒事就在宮裏轉悠,誰敢攔著啊,轉著轉著走到了女皇這兒,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