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霏雨太原揮淚別(一)
歐陽洵聽罷薑才華的處女作,喜不自勝地笑著誇讚說:“夫君,才華這是青於藍而勝於藍,小小年紀,隻跟著我們學習了近一個月的古律,就能吟出如此優美的詩句,乃天才也。”
“可不是嗎,小才華再也不能放羊了,需要進私塾接受正規的教育,不能埋沒了這個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材。”
閻爾梅在為薑才華謀劃前景。
歐陽洵說:“這孩子居住在深山老林的,哪來的私塾先生,沒有私塾,未來國家的棟梁之材不就成為泡影了嗎?”
閻爾梅試探地問妻子:“你的意思是將才華一路帶著,我們一路教他。”
“是的!”歐陽洵內心有著她的小九九,與夫君結婚兩年多了,腹中不爭氣,膝下沒有一兒半女,後半生就無依靠。她想將他們與薑才華從師徒更進一步地提升關係,收為義子,一箭雙雕。
閻爾梅似乎猜透了妻子的心思,他仍然擔心地說:“我們不能做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事兒,得征求一下才華父母和他本人的意見。”
歐陽洵問:“才華,你願意跟著師父、師母嗎?”
師傅的想法是合情合理,是為他好。但他們卻與薑才華出了一個難題:要說跟著師父、師母學習文化知識,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師娘曾用孔聖人對孝義文化教育曰:“父母在不遠遊。”
這不僅僅是不遠遊的問題,父母就他這根獨苗,他們能夠同意嗎?
薑才華沉思了好一會兒,這才睿智地說:“感謝師父、師母的抬愛,徒兒很願意追隨您們,隻是……隻是我要回家與父母親大人商量一下,才能答複您們。”
孩子的話說到這份上了,也不能強求。但閻爾梅就是個認死理的角兒,從他從前毀家抗清這件事兒來看,就能窺豹一斑。他認為薑才華是一個可鑄之材,就一定要衝破層層阻力,將這個可鑄之材,培養為國家棟梁之材,來彌補他以前對朝廷的過錯。
“才華,你家在太原城有親戚嗎?”
薑才華連忙答道:“有,我家有一個表叔就住在太原六和裏,去年我父親還帶上我串過他家的門呢?”
“這就好啦。”閻爾梅興奮地自言自語說。
知夫莫於妻,歐陽洵知道丈夫已經下定決心,要資助徒兒在太原讀書。但她拍了拍包袱,提醒著丈夫。
“夫君,龔大人資助我們的銀兩所剩無幾了,這可怎麼辦?”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經橋頭自然直。閻爾梅始終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一陣沉默後,他突然猛拍大腦,自言自語地說:“我怎麼把他老先生忘了呢?”
“誰呀!”歐陽洵問。
閻爾梅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吟出一首《偕毛老九攜酒張玄樞莊上看菊》:
尋秋西郭入楓嵐,酒一匏尊榼一擔。
曲閣黃花琴史映,疏窗白石雨煙涵。
登高望野風微北,策蹇歸城月正南。
霽色皎然鬆外步,霜空如碧影澄潭。
歐陽洵聞詩試問:“你是說去找前太原大明進士張玄樞,張老先生?”
“他現在是閑雲野鶴,在其楓嵐街上開有“楓嵐書院”, 書院開設有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不找他找誰去呀。”
“可我們現在囊中羞澀,如何交得起學費。”
薑才華似乎聽懂了,師父、師母這是要送他在太原正規學堂讀書,他求之不得呢。
可又聽見他們又為他上學的學費發愁,於是他安慰他們說:“二老請放心,隻要張老先生肯收留我,我去找我表叔借錢去。”
“好徒兒。”閻爾梅撫摸著薑才華的頭說:“不用煩你表叔了,為師自有辦法。”
閻爾梅三人進入太原城,他就將他們最後一點家當,三兩紋銀從一家酒作坊裏買了一壇杏花村老酒,令徒兒提著,直往西門楓嵐書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