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者看來,同是京城居民,偶爾伸出援手本就是應有之義。
完顏諸笑了笑,拒絕了老者的好意,解釋道:“事情比較複雜,就不勞煩你家公子了。”
“害,什麼公子,就是粗人一個。以前在中原的時候還讀了兩年私塾,到了草原之後,又原原本本的還給了先生。”
“南朝也有不少先生呀,為什麼不讓他繼續讀書?”
“有什麼用呢,他又不是五姓之一,讀了書也做不得官,最多成為一個訟師,但咱南朝的律法,老哥哥你也知道。”說到此處,老者停了下來,好像再多說一個字都會傷自己的心。
完顏諸開口停止了這個話題,“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在一起,比什麼都強。”
老者嗬了一聲,“老哥哥說的對。”
完顏諸並沒有在此地逗留太久,等到吃飽後放下銀子就離開了。
齊府。
齊永森永遠喜歡一個人坐在書房裏。
完顏諸原本一開始的目標就是他,可聽準汗話裏話外的意思,這個人好像對乃蠻一族還挺忠心的。
忠心是好事,但如果一條狗隻會搖尾巴,在草原上時活不下去的,希望這件事後,此人可以醒悟過來,以後不要將心思用在爭權奪利上,要多為乃蠻考慮考慮。隻要辦事得體,權利自然會有的。
齊永森家中子嗣眾多,也不乏能力出眾者。其中又以齊淩東奪魁,此人原本是南朝的大太子。
太子之位在南朝不是什麼稀罕物,除了燕氏外,每家都能分到一個名額。
但基本上都會讓家中最出彩的孩子去。燕氏沒用,所謂的皇位也隻是四家爭論不休而被推上去的替代品而已。若真有齊韓魏趙四家的子嗣能憑勢力獲得那個位置,日後的南朝才算真的有主心骨。
但如今乃準汗一到,原本的生態平衡被打破,四家就算在猖狂,也不敢和燕檄肚子裏的那個孩子搶位置。
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齊淩東最先辭去太子之位,進入了父親統領的中書省,希望將相位打造的跟皇位一樣,世代相傳。
齊淩東現在腦子裏還在回想著父親齊永森說的話,“東兒,將來為父成為乃蠻族人,你就順勢接任右相之位,等你在也獲得賜姓,再讓孫兒繼承右相。”
“屁!就該讓自己直接成為乃蠻族人,今後新出生的孩子自動就是乃蠻一族,何必勞心勞累換取功勞。”齊淩東嘟囔了一句。
“齊公子說的不對,我乃蠻一族至今不曾衰退,靠的便是族人奮發,於絕境中求生,於苦難中奮起。不是獲得乃蠻一族的身份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了。”
齊淩東駭然的看向窗外,隻見有老者冒著寒風踏雪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