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順道(1 / 2)

江寧尚未出山,已經感到了不一樣的氣氛。

沿著山路一路蜿蜒而下,每當走過山坳地帶,差不多都能瞧見附近山民三五幾個同行,出現在叢林深處,聚在一起指指點點,似乎正商議著什麼,隻是他們見到兩個陌生麵孔,就停止了談話,各自蹲在一塊石苞上默默抽煙。

山裏人喜歡抽旱煙,煙槍多長,砸吧幾口,吐出的煙霧如同濃雲,將整個人都籠罩其中。

霍不群覺得奇怪,問江寧,“那些人是不是想偷伐樹木呢?”

江寧腳下不停,雙手不時撥開頭頂野樹雜枝,以免露水打濕衣服。

黨委書記聞言淡然笑之,“應該不是。”

得到答複的霍不群仍然疑惑不已,即使走出去多遠,還回頭張望。

江寧沒給年輕人說得太清楚,說砍伐是對的,但說偷伐就不對了。

他已經瞧出端倪,修路一事,早已傳遍全鄉七村,如今臨近三月,山雪融化殆盡,村民們開始有所行動了,提早謀劃道路經過之地的樹木砍伐事宜。

自土地承包到戶之後,山腰二台土以下的山林均已作為農戶自留林地,屬於私人財產。

隻有山腰之上茂密林地,其歸屬權為國有。這些年,由於縣上編製收緊,原國有林場管委會被撤銷,林地管理職能歸口縣林業局承擔,隨後縣林業局就將相關工作下沉鄉鎮,既不給人,也不給錢,導致林地管理處於失控狀態。

就拿橫山來說,偷伐樹木現象時有發生。鄉派出所每年也能破獲三五幾件案子,但是杯水車薪,難以全覆蓋打擊違法行為,導致近些年討伐樹木現象愈演愈烈。

江家就任橫山鄉主官以來,曾經一度想過嚴厲打擊討伐行為,後經一番分析研判不得不放棄,隻待來日再說。

由於道路不通,即便接到山民舉報,派出所幹警趕到事發地點,盜伐者早已逃之夭夭不見了蹤影,隻得無功而返。

所以,修路不僅是橫山鄉經濟發展的主要依靠,也是推進區域治理的基本條件。

順山而下,地勢越發平坦,行走也就輕鬆了許多。

走得兩腿發軟,踉蹌追趕著步履如飛的黨委書記,霍不群忍不住發出央求聲,“江書記,江老大,可以歇一歇不?我實在走不動了,瞧瞧,前麵山腰有個村子,去那裏行不行?哎哎,不曉得您咋個體力如此之好,小霍佩服,佩服啊!”

江寧依然腳步不停,扭頭看了一眼滿額汗水的黨政辦年輕小夥子,笑罵道:“小小年紀,竟然成了老狗!”

霍不群一點不惱,正兒八經地說:“嗯,估計正如我爺爺所說,‘家境條件較好人家子女,差不多都是繡花枕頭’,嗬嗬,聽老趙說,吃燉豬腳就能補充腳力,今晚定讓食堂整一鍋豬腳。”

江寧一下子笑出聲來,隻是沒說什麼。

趙寶安那個老東西,又成功忽悠了一個小年輕。

不久的將來,橫山鄉還將再出一個壞小夥!

江寧前麵帶路,輕車熟路走向山腰那個村子。

這裏,黨委書記是熟悉的。

他曾經專程前來,替當時的援教教師如今的黨委書記女朋友看望一對母子,孩子叫許普賢。

按時間計算,差不多兩年過去,孩子該讀小學六年級了吧。

太陽當空照,大地一片春色。

許家坳漫山都是蔥綠竹林,幾家農房掩映其中。

長高一大截的孩子如今可以稱作少年了,他背著一捆柴禾,步履沉重,慢慢走向竹林叢中。

竹林深處,有座年前倒塌後又很快新修的房子,較過去更加高大寬敞,用媽媽的話說,“好日子來了”。

隻是屋簷下的台階和門前院壩尚未硬化,雨後就泥濘不堪,一踩一個腳印。

許普賢的爸爸大年初三就離家外出打工,說無論如何都得掙回一筆錢,爭取今年底將房屋修繕完畢。

現在家裏又隻剩下孤兒寡母了,少年得抓緊準備柴禾,下周就將返校讀書,況且又是畢業年級,就沒了太多時間做家務,所以現在自己多勞累些,免得患有腿疾行走不便的母親為此發愁。

三間新房後簷下,已經整齊堆砌起長長一排柴禾,隻怕是三五幾個月都燒不完呢。

可是,少年並未作罷,碼好柴禾之後,他拉著衣襟擦了擦額頭汗水,瞧一眼屋簷下的柴禾堆,折身走向院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