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夢遊(第二節)(1 / 1)

屬於肖夏最大的矛盾不是同事之間的,也不是因為爭名奪利,而是獨屬於女人之間的矛盾,但也不是“為了爭奪一個男人”這樣的特別俗套戲劇化的劇情,而是婆媳矛盾。

肖夏的婆婆當年也是上山下鄉的那一類人,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經常喜歡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憶苦思甜,聲淚俱下不是因為太悲傷而是太高興了,因為太激動引發出來的一種高興。

前些日子看電視新聞,說什麼由奶奶帶大的孩子脾氣大,由外婆帶大的孩子力氣大,肖夏想,那麼如果由奶奶帶大的孩子和由外婆帶大的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後果會是什麼?

她們小區裏就有很多小朋友都是老人帶大的,平時也會有彼此發生一些小矛盾小問題,有時候說出來的話可以富含著生存哲理以及用名人名言來幫自己開罪,大人站在一旁,如同一個木偶。

養了孩子之後,肖夏發現,她慢慢地被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能,能夠十分認真地聽完她麵前的人說一堆毫無意義的,七零八碎的閑話了。

有一次肖夏帶著女兒環環去一家超市裏買食用的橄欖油,有一張標簽上寫著“第二桶半價”,環環的疑問細胞就被打開了。

“為什麼是第二桶半價?第一桶為什麼不能半價?”

“優惠而已,你不買第一桶,憑什麼要把第二桶便宜賣給你呢。”肖夏對女兒解釋。

“那我們可不可以先買第二桶,再買第一桶?”環環也染上了和小區裏其他孩子一樣的沒話找話的習慣。

“一樣啊,都是兩桶。到手的價格就是一樣的嘛。你是說的這個意思嗎?”肖夏有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說的女兒能不能懂。

“如果老師給我們也這麼留作業就好了,第一個作業全部寫完,第二個作業可以寫一半。”環環想到了她的作業問題。

看起來應該是懂了。

她剛剛讀一年級,可是還是覺得作業太多了。

很多家長都會反映這個作業多的事情,可是老師們對這個事情從來都是不怎麼讓步的,他們會認為,作業多隻是為了你們的孩子的成績以及未來打算才留多一些的作業。

肖夏想到自己讀小學的時候,她們的班主任老師是一個胖胖的,戴著寬邊近視鏡的婦女。

她有時會拿一根彩色的,像彩虹一樣有著雜七雜八顏色的細細長長的教鞭拍打幾個不聽話的學生。

她一邊用力拍打還一邊吼。

“我這都是為你好才打你的!”

這話聽起來好像是有一些道理的。

可是仔細想想,又覺得這老師怎麼像地獄裏的魔鬼啊。

而且現在一提到“魔鬼”兩個字已經不是貶義詞了。

“魔鬼身材”表示一個女性的身材非常完美。

“魔鬼教練”表示這個教練訓練出的學生都能出類拔萃。

“魔鬼標簽”表示被貼上標簽後,這個物品立刻變得不一樣了。

如果魔鬼都變成了褒義詞,那麼地獄也是可以變成的。

“地獄使者”表示一種很有正義感的人吧。

“地獄式訓練”表示一種最嚴格的訓練,某一天,裏麵的人一旦走出這個訓練,就直接等於脫胎換骨了。

這些想法和網絡用語多受到高中生們的傾慕,意氣風發的時候又多是感歎人生不得誌的過渡期。

楊棟梁的兒子就是處於這個時期。

打電話給楊總時,經常會各種不愉快,然後又各種煩,最後唯一滿意的是,自己擁有一個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每次都是這種模式。

現在肖夏不需要聽內容,也可以基本正確地隨著打電話的時間在臉上掛出相搭配的微表情來。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