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憤青(1 / 3)

自從楊堅在公元607年開始開科取士後,大唐開國,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把科舉製度正式定為了選官製度。

有一天,李世民站在端門上,看見新科進士們彈冠相慶,魚貫而出,人人臉上都露出爽歪歪的笑容,不禁龍顏大悅,撫掌笑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指張弓的意思,這裏借指牢籠、圈套,“入吾彀中”就是進入我的圈中了。

天下英雄都進入了我可以控製的圈子裏了!李世民這樣說。

實行了科舉製後,我不但可以從全國各地挑選人才來為我工作,為我服務,還可以使天下士子為了做官,一輩子皓首窮經,無暇他顧,不再產生任何對統治政權不利的念頭,江山永固矣。李世民這樣想。

於是,有人慨歎道:“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然而,李世民沒有想到的是,二百多年後,有一個人,因為一而再,再而三的落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最後,他把大唐掀了個底朝天。

這個人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草莽大英雄——黃巢。

小時候的黃巢同學是一個好學生,讀書勤奮,刻苦認真,有理想,有抱負,積極要求上進,最重要的還有一條,他似乎還是一個神童耶。

宋朝張端義《貴耳集》裏記載有這樣一件事:“黃巢五歲侍翁父為ju花聯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巢應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小朋友跟隨一大幫長輩們賞花,祖父愛賣弄風騷,對著傲霜怒放的滿地黃花,也想學陶淵明吟一首半首ju花詩,可是,一張嘴:“啊————”啊了老半天,啊不出一個字來,隻能像京劇演員吊嗓子,在半空吊著,下不來台,黃巢一旁幫他解圍,搖頭晃腦吟:“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

這圍解的!要知道,這時候的黃巢才五歲啊,你說一個六七十歲的老爺子都吟不出一個字來,他五歲的小孩子,一下子吟出了十四個字,你丟不丟人啊!

黃巢的老爹一著急,揚起巴掌就要扇他,祖父阻止了,說:“孩子會作詩,很好啊,但不知水平如何,再賦一首看看吧。”於是小黃巢又來了一首:“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不得了,不得了,五歲作詩,這可是駱賓王作“鵝鵝鵝”時的年紀啊!

而且,才那麼一點點大的年齡,就考慮到“他年我若為青帝”,應該怎樣安排花期的問題了,這氣魄,這豪邁,這比駱賓王牛多了!

當場的賓客一齊服倒。

黃巢也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驕傲地看著大家,心安理得地接受他們讚歎和羨慕的目光,仿佛自己的臉上寫上了兩個字:狀元。

黃巢一心一意的閉門苦讀,想的就是金榜題名,考個狀元玩。

不但黃巢同學自己這樣想,黃巢同學的父母,黃巢同學的整個家族都這樣想,希望他十年寒窗,一朝成名。這種想法,隨著小黃巢的年齡增長,顯得越來越迫切。

為什麼這麼迫切?因為家裏很窮,在等著黃巢功成名就回來養家糊口?

不是醬紫(這樣子)的。

黃巢的家很富有,不差錢。

隻不過……他家是鹽梟世家。

所謂鹽梟,就是擁有自己私人武裝的走私鹽販頭目,也就是現在說的黑社會老大。

在古代中國,鹽稅是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到了唐末,更是“天下賦稅,半出於此”。鹽的買賣隻允許官府壟斷經營,嚴禁民間私相買賣。而官府為了在最大程度上獲取利益,向鹽戶收購時動用行政手段壓價,向消費者銷售時盡力抬價,搞得廣大窮苦百姓苦不堪言。

在這種情況下,販運私鹽這一行業就應運而生了。

鹽販子們通過走黑道,以倍於官府的價格購進,低於官府價格賣出,竟也牟得暴利。

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政府不斷修改憲法和法律來維護市場秩序,文宗時的法律明文規定:販私鹽一鬥以上,處以杖刑,一石以上,處以死刑,運輸工具沒收,坊市居邸主人、市儈皆論坐。

可是,即便是這樣的嚴刑峻法,私鹽販子們為了追求豐厚的利潤,仍然鋌而走險,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