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此行洛陽,除了接受郡王爵位冊封,執領一地,同時也要結交京城裏的達官貴族,拓展人脈。
家裏的姨娘除了為他準備各種旅途所用,也為他準備了很多“禮物”,韓健還背負著幫姨娘們回娘家省親的任務。
除了韓健的九姨娘之外,家裏另十個姨娘在洛陽城都有娘家人,韓健沒直係親屬,卻有不少外公外婆、舅舅、姨和表哥表妹,他們也是韓健在京城洛陽拓展人脈的踏腳石。臨行前,姨娘對他可謂諄諄教導,教給他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說待外公要如何,比如說要多跟舅舅來往,比如說不要看不起表哥表弟,再是不要理會那些對他獻殷勤的表姐表妹。
韓健是小郡王,也是姨娘們的驕傲,生女外向,姨娘們早把他當兒子看待,囑咐的話,也都完全是站在他的立場上,疏遠娘家人。
臨走最後一天,郡王府當家人,韓健的二姨娘韓鬆氏把他叫到房裏,拿給他一卷紙,道:“健兒,此次你去洛陽,山長水遠,為娘不能伴在你身邊,你要多加保重。”
“是。”韓健躬身領命,他腦子裏卻在想是不是忘了帶什麼東西。
之前幾天,他已經跟阮平和司馬藉商量好,二人也會與他同行往洛陽去。阮平十五歲時已經中舉,少年英才,要去京城考會試,準備一舉金榜題名。司馬藉則要偷跑出家門,行萬裏路,完成他行俠仗義當一個大俠的夢想。
“陛下希望東王府跟南王府聯姻,因而這次你去洛陽,多跟南王府的人走動走動。”韓鬆氏補充道。
韓健正神遊天外,一句話把他的靈魂生扯回來:“二娘,您說什麼?”
“多跟南王府的人來往。今年,南王府的人也會去京城,少不得碰麵。”
什麼南王府的韓健根本不在意,他主要是驚訝於“聯姻之事”,之前沒聽任何人提及過,他一輩子的終身大事,就這麼被人給草草定了?
魏朝四大王,東南西北王,西守西都,北拒鮮卑,南抗南齊。韓健雖名為東王,實為東南王,東王存在的意義也是為抵禦南齊。
但東王府跟南王府向來不合,主要跟十六年前的金陵之戰有關。當年在金陵之戰中,韓健的父親東王韓珪,帶兵殺到金陵城下,眼看金陵將破,南齊北防線也要告瓦解,結果負責防守側翼的南王兵馬撤兵,導致東王軍孤立無援,最後韓珪也在金陵之戰中折戟沉沙。
這仇人相見,不但不能眼紅,還要故作親近,韓健想這可真是為難自己了。
韓健心想,大概是女皇想借著聯姻的事化解兩家的矛盾。若東王和南王兩家聯姻,的確對魏朝的南線穩固有很大助益。
帶著很大的無奈,從房裏出來,韓健把最後的家當全都歸攏起來放進裝貨物的馬車裏。
這些東西,大多數都是他的木工“發明”,還有一些工具用來他繼續發明,其中韓健最為驕傲的是一把自製吉他,花了他幾個月找材料製作,然後調音。另外,還有一副他自製的口琴,在他看來,這都是“泡京城妹子”必不可少的工具。韓健也很喜歡他一邊吹口琴,雯兒一邊跳舞的模樣。
這次韓健赴洛陽,二娘韓鬆氏要留在家裏看家,跟韓健同行的,隻有他三姨娘和九姨娘。
三姨娘在家裏地位不低,再加上三姨娘的父親是前吏部官員,對韓健人脈的拓展有幫助,因而這次韓鬆氏特地讓三姨娘同行。而韓健的九姨娘,則是韓健母親的侍女,本身會武功,能在旁保護,一家人都不希望韓健在外發生危險而無人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