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三思而後語(2 / 3)

他的第一場戲是在這周六,起初他興致滿滿,隨著周六的來臨,他越來越緊張,狀況一日差過一日,後來簡直到了心煩意亂的程度。

我去看他的時候,他一副抓狂的樣子,抓著我說:“我多少年沒背過書了!”

“你不是也背歌詞?”

“哎,歌詞又不一樣!”他哀歎,“歌詞才幾句!”

我決定幫他找回信心。

於是我打開電腦,讓他看官網、論壇的留言——

“寧寧,我們愛你!”

“祝你的電影成功!你的演技一定很好!”

“我們都很期待你演唱的主題歌!”

“雖然和幾大影帝同台演戲,可不要輸給他們哦!”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喬希寧的眼睛開始發光,歌迷發自肺腑的喜歡總能叫他精神振奮。

他是真的很愛歌迷,以前跟他聊天,他說,隻要粉絲喜歡,他可以唱到八十歲。雖然不論是我還是他,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其實,喬希寧首次觸電大屏幕這則消息算不上頭條,關於《眾裏尋他》這部電影的最大頭條不是這部電影的巨額投資,不是沈欽言再次成為鄒小卿的男主角,也不是張維安為這部片子作曲,而是顧持鈞複出一事。

專題和新聞回顧了顧持鈞息影之前的電影作品,他出道十年,作品很多,經典之作更是多達六七部,他最後的電影作品《約法三章》堪稱教科書級別的電影;但就在他拿到最佳編劇、攀登到了演藝生涯的最高峰時,忽然宣布息影——那年他三十二歲,人生盛年,正是聲譽日隆、事業如日中天之時,他卻脫俗而去。

那之後關於他的新聞統統銷聲匿跡,隻有路人甲乙丙丁的說法供人探尋。

顧持鈞息影之後去了瑞士,很快結了婚,選擇了做學問的道路,五年前的新聞說他是瑞士著名大學的副教授,現在或許已經是正職了——這事兒讓他的影迷更愛他,說這才叫上得廳堂下得講堂。他現在有三個孩子,長子是對雙胞胎,據說特別可愛,還有個四歲的小女兒——這則消息來自於他的某位學生在論壇上的爆料,可信度很高。

但也僅限於此,別的信息,幾乎無人知道了。

喬希寧發愁地看著劇本,哀歎連連,“我剛給鄒導打電話,他居然什麼都不跟我說,隻讓我自己揣摩!”

我說:“……那,你好好揣摩,導演的話都是有道理的。”

他憂鬱,“唉,我的第一場戲就是在黑夜裏看到恐怖景象……壓力好大!”

我好笑地戳戳他,“看看別人是怎麼演的。”

“我早就看了很多遍了……”他努努嘴,指了指茶幾上的一疊影片。

啊,真是為數不少,我翻了翻,不少經典之作,其中鄒小卿導演的作品最多。

“我想看看他是怎麼拍戲的。”喬希寧說,翻出了《空間》。

《空間》是鄒小卿去年的作品,沈欽言憑借這部電影獲得影帝尊榮。

除了對男人的相貌反應遲鈍外,我對任何藝術也都不敏感,比方看畫無法辨認色彩是否協調,受邀聽交響音樂會因為昏昏欲睡被批評是暴殄天物,看電影從來隻看有趣搞笑的,藝術電影之類統統敬謝不敏。我的老師就經常說,上帝造人是平等的,一方麵才能太出眾,另一方麵自然有所短缺。

但不知道為什麼,沈欽言演的電影我願意看一看。

沈欽言的經曆蠻有意思的,他二十一歲開始演電影,出道的第一部片子就是鄒小卿的《洗盡鉛華》,他在片中閃亮登場,接下來的兩年接拍了四部電影。除了第一部外,其餘都是青春愛情劇,他扮演深情款款的年輕男主角——出場就引得小女生尖叫那種。他當時非常年輕,相貌又俊美得無可挑剔,特別適合大屏幕,一時間風頭無兩。

然後他回到學校去讀書,念了戲劇係。他是認認真真地在學習,所以有兩年時間沒有拍戲,到了大三時才重新接拍了一部電影,大四又有一部。然後他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沒有延期,教授評價甚高。

這四年他雖然在念書,但外形實在太好,廣告拍了不少,一直也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

二十七歲他大學畢業,又以一年大約兩部戲的速度拍戲,鄒小卿的每部戲都請他做了主角。他今年三十二歲,共有十二部作品,大部分作品的口碑票房都很好,這讓他成為最熱門的男影星之一。

去年他拿到了影帝,可以說攀登上了人生的新高峰。

影評專家說他相貌好是一方麵,但不是成功主要的因素。其實,不少演員都會被外貌所累,讓關注太過集中於外貌而忽略演員的內涵。相貌太好的人往往恃寵而驕,不肯修煉自己——這也就是這樣的人往往不能攀登到事業最高峰的原因。但沈欽言不然,他費了很大的工夫來提升自己,他花大量的時間研究角色,因此能和場景完美融合,他能把自己的特點完全隱藏,融入角色。這個本領和他的努力分不開,和天分也分不開。

《空間》這部電影很驚人,鏡頭錯落旋轉,剪輯神乎其技,沈欽言在被改變了無數次的世界中尋找妻子的下落,然而人死不能複生,不論怎麼糾正。最後證明一切徒勞無功時,一直冷靜的他忽然崩潰,捶地大哭,那幕場景感動了無數人。

哪怕隻看小屏幕的電腦,我也覺得這一幕非常震撼。

“演得真好,”喬希寧盯著大屏幕,表情很凝重,“我跟他還有不少對手戲……唉,怎麼辦啊?”

我還沉浸在電影帶來的震撼中,等心跳平複了才安慰他,“車到山前必有路,你小時候我可想不到你今日會成為歌星。等幾年後,你拍了若幹部電影後再看今天,就會發現現在的緊張毫無必要了。”

其實喬希寧做的遠比說的好。他的第一場戲是本周末晚上九點開拍,我們傍晚才到。

本想早一點到去觀摩別人怎麼拍戲的,結果唱片公司臨時安排了全球最著名音樂雜誌的一個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