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到滬市(1 / 2)

大年三十,顧家。

不到天亮,顧清朗就起床了,按照記憶中的流程擺放供品,祭祀祖先。

就自己一個人,顧清朗也沒什麼過年的心情。

陳叔的病已經不再反複,身體好轉。

年前讓石頭來請他去陳家過年,他覺得不自在也推辭了。他覺得大過年的,去別人家不像樣子。

而且自己在現代一個人也過了這麼多年,早已經習慣了。

顧清朗嫌麻煩,過年期間的水餃都是以前從飯店買的手工水餃,味道不錯,比自己那三腳貓的手藝可高明多了。

到了大年初一,因為還在孝期,也沒有出門。

就這樣冷冷清清的度過了來到這個時代後的第一個春節。

過年期間不想出門就在家中清點需要售賣和購買的物資。列了長長的計劃單子,以防遺漏。

剛過正月十五,顧清朗就去火車站買了南下的火車票。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按照這個時代的交通狀況,算上路上換乘的時間,十天半個月就能到了。

一切準備妥當後,顧清朗在正月十七上午拎著兩個皮箱坐上了南下的火車。

這兩個皮箱還是顧清朗以前去影視城玩的時候買的呢,複古皮箱,這時候用剛剛好。

縣城不大的火車站熙熙攘攘,檢票上車後,顧清朗從擁擠的人群穿過,找到自己的車廂坐下。

顧清朗乘坐的是二等臥鋪車廂,車廂分為一等,二等,三等,二等車廂的票價是三等車廂的一倍,一等車廂和二等車廂的環境設施都是相當不錯的。

二等車廂四人一室,左右各兩床,分上下兩層。車上有寢具,電燈,還備有餐食,主要以西餐為主。

因為現在的火車一等和二等車廂男女分坐,所以顧清朗乘坐的車廂內都是男士。

顧清朗選了一個上鋪,整個車廂隻有他對麵的上鋪還沒有人。

顧清朗下鋪的那位男士年紀大約二十多歲,斯斯文文,穿著馬褂,戴著圓框眼鏡,說話透著一股晉省口音。

另一位和他差不多大,應該是和他一起的,事事一副以他為尊的樣子。

“小兄弟,我叫李博文,他叫李旺。你呢?”李博文一看就是開朗健談的性子。

“我叫顧清朗,是去上海探親,你呢?”

顧清朗此行的借口就是,有熟人傳來消息,說在滬市見到和顧姑姑長得很像的人,他去一探究竟。

“我們去金陵談生意。”李旺拉了一下李博文的衣袖,李博文就轉移了話題。

幾人閑聊幾句後,午飯時間到了。顧清朗從餐車買了一份西餐。

不好吃。

果然,自古以來,火車上的東西都是不好吃的,還好自己為了掩人耳目在皮箱中放了不少吃的。

顧清朗吃過午飯後就想躺在床鋪上小憩一會兒,迷迷糊糊竟睡了過去。

恍惚間聽到了小聲交談的聲音,坐起身一看,原來是最後一位乘客上車了。

“顧小兄弟,這位是林楓,是滬市的一位教師。”李博文一看顧清朗醒了,就趕緊和他介紹了一下剛上車的這位兄弟。

“你好,林先生,我叫顧清朗。”林楓看著大約三十多歲,身高一米七多一點,穿著一身西裝,拎著一個藤條箱子。

“你好,顧先生。”林楓也順勢和顧清朗打了一個招呼。

顧清朗和林楓都是不善言談的性子,平時幾人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偶爾閑聊幾句。

火車上的幾人不遠不近的相處了幾天後,李博文二人先下車了,又過了幾天,林楓也下車了。

萍水相逢,不必深交。

顧清朗開始幾天興致勃勃地欣賞沿途的風景,現在的華國,就像是一部古樸的老電影。

古韻十足的莊園,低矮的樓房,破舊的泥磚房,開闊的田野,偶爾還能看到河流,森林,遠處的丘陵和零散的羊群。

不過顧清朗的心情從興致勃勃到萎靡不振隻用了三天時間。

現在的火車行駛速度慢不說,動不動就會因為各種原因停在半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