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現在這個環境還搞互聯網創業,結果真說不準,可能沒以前那麼容易了。
但多一個人脈也是好的,人家已經這麼說了,當然要維護好這層關係。
“好的好的,那你到時候叫我。”
回複完消息,王賀就睡著了。
在夢裏,他好像還在公司上班,早10晚12,在地鐵、公交車、共享單車中穿梭。原本擁擠的地鐵似乎隻剩下了他自己,偌大的科技園區也隻有他一個人漫步其中。
坐到工位上,麵對電腦不停敲擊鍵盤,而整齊的代碼突然崩潰,被AI對話框所取代。
AI:“你已經被裁員,請離開公司。”
賀:“我工作認真努力,憑什麼裁我?”
AI:“憑你們可以被我取代,而且我不需要處理感情、道德和倫理。”
賀:“難道有感情、道德和倫理就應該被淘汰?”
AI:“是,這些思想意識有長遠的高額成本,而我沒有。所以對公司來說,你們注定被淘汰。即便不是現在,也會是不遠的未來,這是你們最終的命運。”
賀:“命運?你算老幾?敢決定老子的命運?給你臉了!”
王賀在夢裏憑空生出一把雷神之錘把AI錘個稀巴爛。
雖然這個夢很離譜,但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互聯網這個行業無論你做得再怎麼出色,都可以被取代。
尤其到達35歲之後,從領導到普通員工都會是一個重大門檻。看他們團隊平均26歲的年齡就知道了,連部門總監都不到30歲啊,比李哥的年齡還小呢!
所以哪怕他在公司裏兢兢業業做了10年,如果還沒達到管理高層M5、6級別,基本就沒什麼希望了,等著被優化吧。
對這個行業來講,現在是人才過剩的時刻,各大公司都沒有了以前那種無限擴張的需求。
即便現在不被裁,以後也會被裁。
或者說,其他行業可能也是如此吧,無論什麼行業35歲似乎就成了一道跨不過去的檻。除非是醫生、老師那種越老越吃香的職業,可即便是外科醫生的職業巔峰也是40到50多歲而已,再往後也要給年輕醫生讓路了。
那剩下的人怎麼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這種尷尬的現象,剛畢業的應屆生被要求有工作經驗,而有資曆、有能力的中年人卻找不到工作。
多少原來算得上是中產的家庭,表麵上有車有房過得風光,背後卻背著幾百萬的貸款,一旦失去工作想要在同行甚至是跨行找同樣的工資待遇,基本上是不可能了,隻能大幅度降薪。
網上總結的好:35歲太老,60歲太小,1300萬畢業生太多,800萬新生兒太少。
或許他爸說的沒錯,考公務員捧鐵飯碗是最穩定的選擇。
聽起來似乎是一種奇怪的邏輯,可這也是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沒人喜歡這樣被潛,大家隻能在35歲之前拚命工作攢錢,35歲之後能苟就苟住,苟不住隻能另尋他路。
突然間,王賀清醒了,他放下了對裁員的執念,因為可能早晚會有這麼一天,自己也早晚要麵對這一切。在還年輕的時候經曆這一切,總比人到中年拖家帶口被裁員來得強。
在他還有試錯機會的時候,提前麵對殘酷的世界,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一覺睡得王賀神清氣爽,讓他一下子想通很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