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找合適的人去把這一份文稿翻譯出來,再去了解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梁若都感歎當年上學的時候沒好好學,但是一想他倆也不是主修曆史的學生,怪不得曆史書上好多事情都沒有講,真是糟心事情多。
這事兒隻能先等一下,就算翻譯出來知道基本上能還原當年的事情經過,說不一定那兩個洋人中間沒少搗鼓事情呢,有些事還要去記得調查才能知道。也要有一個緩衝的時間。再想一想已經被蒙蔽了的皇帝,這些洋人可都是算得上是皇帝的心腹大臣,甚至他們兩個後來都有了三品頂戴。
如果他們真的沒有猜錯的話,那求一下皇帝的內心陰影麵積。
“等等,剛才說的那兩個人莫不是傳教士?”景莊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情,梁安若點頭肯定的呀,“我若是沒記錯的話,康熙三十二年,也就是在《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康熙皇帝才正式允許傳教士傳教的。”上一次搗鼓傳教士的時候,景莊還特意往前查了一下,正式頒布敕令,就是在康熙三十二年。
“漂亮,又是咱倆沒來之前!”都把梁安若給氣笑了,都是他倆沒來之前。
說實話,要不是戴率上京並且帶來了戴梓的手稿,讓他們了解了這一個奇才,他們根據戴梓的過往,發現跟他有關的人,這才查到了這個徐日升,進而在發現了這一份有大坑的條約。也是梁安若細心,留意這個條約用了三種語言,可正式簽訂且有法律效應的,竟然是拉丁文,這對滿清是很不利的。而在大清的談判團中,精通拉丁文的竟然是兩個洋人,真的是讓人覺得既可笑又可恨。
簽訂這個條約的時候,他倆還沒有穿過來,很多事情都不知道,隻能向以前的人去打聽。同時,也將翻譯交給了九爺,他們認識的人裏麵隻有九爺是能放心,且有這個能力將這份譯稿正確的重新翻譯出來。
說實話,九爺知道十一要他重新將當年大清與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翻出來,重新翻譯一遍的時候都懵掉了。不是,他家十一這又是怎麼了?
對此,九福晉隻知道一些零散的事情,卻對九爺說,“別看十一弟身上沒有差事,這麼些年忙忙碌碌下來,他做的事可一點都不少,人家讓你翻譯什麼稿子,你就趕緊去譯唄,給你自家親兄弟幹活,還有什麼話多說?”
九爺琢磨自家婆娘這話說的在理,反正最近自己的事情也不是特別忙。再說了,自己成天胡溜溜,又得碰見那些各類商人,因著大煙的事情,他們沒少過來騷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