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離開揚州(1 / 1)

林如海還算思慮周全,聖駕回鑾之後開海禁一事果真重新提起,而朝堂上袞袞諸公也的確各抒己見,在確定當今是鐵了心要開海禁之後,大家的話題便轉向了如何為自身謀取更多的利益。

畢竟開國時候禁海可不僅僅是因為倭寇對沿海百姓多有滋擾,更有不少百姓在亂世中流向海外,那個時候朝廷還有諸多事務急需解決,所以就幹脆來了個一刀切,直接禁海,以防止倭寇滋擾和人員流失。

可如今的情況又有所不同了,大周國運日漸昌隆,人口數量也上來了,就算倭寇之事尚待解決,但彈丸小國,隻要大周的船隊一出海,滅國也隻在頃刻之間。

於是,林如海在揚州的施政手段,反而隻有戶部尚書和兩位侍郎注意到了,後來戶部左侍郎又把林如海的奏折謄抄了一遍給在戶部輪值的九皇子研究,成功地讓九皇子再次注意到了榮國府這個女婿。

前頭鐵網山一事成功地廢去了當今五個年長的皇子,眼下實際上的長子六皇子早就被那場變故嚇破了膽,更何況他母親在後宮也不得寵,兩人一直都是安分守己的性子,所以日常聽政還真就隻是聽聽而已,並不發表什麼意見。

七皇子和八皇子倒是都有些雄心,這兩年也有一點針鋒相對的意思,還紛紛想要拉攏後麵的弟弟們,可後麵的皇子們也不是傻子,至今兩人還是單打獨鬥,被當今扶起來平衡朝局。

至於九皇子,他當然也是有些心思的,隻是出身不顯母族也沒什麼權勢,幾乎都在外地任職,所以暫時蟄伏。而且他有點清高自傲,吸取了前頭幾位兄長的教訓,走的是貴精不在多的路子。

至於十皇子和十一皇子兩位,也是有些壯誌在胸,但他們的生母在後宮依附甄貴妃,所以眼下隻能算是十二皇子的跟班呢。

當今不管如何保養自己的身體,但也架不住外界都覺得他老了,朝臣們也需要從龍之功來壯大家族權勢,所以廢了太子之後,他便借口廢太子等幾個皇子謀逆,殺了不少朝臣,攪得人心惶惶之時,才勉強願意收手,算是給了朝臣一個有力的震懾。

可這種震懾的效果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減弱,於是開海禁這事兒就被當今給提了出來。

一來因為他年輕的時候收買人心放開了朝臣從國庫借款,導致如今財政糜爛,留下了大量的爛賬壞賬,戶部急需開源;

二來,江南之地因為經曆一番殺伐也需要好生安撫,還有兩廣和福建也是如此,尤其東南和西南的兵權需要從異姓王手裏收回。

林如海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很明顯屬於有能力的臣子,最好大力提拔一波,讓國庫能稍微肥一點。

可林如海上去了,那勢必有人先下來,於是有些梁子就這樣在無形中結下了。

建平四十五年,林如海被平調入蜀做布政使兼領成都織造,就算朝臣們統一口徑說這是在磨礪他,其實不過是找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給他使絆子而已。

成都府也設有織造府,可春天裏幾場倒春寒讓桑蠶死傷不好,夏天裏又有近一個月的洪澇,眼看蜀中這一年稅收就要減半,林如海的壓力也十分大。

臨走前,林如海的師兄弟們給林如海出了個主意,讓林如海以成都織造的身份上一份請罪折子,因為桑蠶減產,這蜀錦的數量肯定就供應不足了,也有借機讓林如海示弱的意思。

陳肅接觸不到那樣的場合,但對去蜀中一事還是挺滿意的,她的五味齋從揚州一路開到了京城,正要往西南拓展事業版圖呢。

至於孩子們的安排,她和林如海一致認為孩子還是要帶在身邊最好,所以十九郎過了童生試之後,便從麓山書院退了學,準備去蜀中繼續學業。

而賈政僥幸中舉,賈代善大喜之下趕忙在工部給他謀劃了一個七品的職位,王氏不得不遺憾地結束這“陪讀”生涯,回到榮國府重新做起了小媳婦。

不過賈瑚和賈珠兩個竟然也被賈代善塞進了林家入蜀的隊伍,他倆也過了童生試,而賈代善從賈政的經驗教訓中知道這曆練的重要性,所以讓他們兄弟倆也跟著十九郎一起繼續去蜀中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