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嵐一回到家,帶著一男一女兩個青年人回來,一家人麵麵相覷,還是白氏出聲問道:“招弟,這兩位是誰呀?”
“媽,爸,爺爺,奶奶,豔梅,大家都聽我介紹一下啊,這位叫張平,這位是他的妹妹,名叫張煥。”
白嵐介紹完,這兩人,又跟他們兄妹倆介紹了一遍家裏人。
“他們倆來咱們家呢,是來幫忙幹活的。
之前建設在醫院住院的時候,正好趕上張平也是一樣的病,需要手術,但是他們家就兄妹三人,一時之間,手頭沒有手術費。
但是建設心地善良啊,他哪受得了別人眼看著疼死了那麼難受,於是,就幫這小夥子出了手術費。
當時想著,萬一小夥子家裏沒錢,一時半會兒還不上,那就給咱家幹活,用工抵債,也成。
爸,咱家這馬上要蓋房了,備料,整地,後續很多活計,建設不在家,爺爺年紀大了,剩餘我們幾個女人,也幹不了啥活。
家裏這麼多活,不能都撂給你一個人幹呢,那還不得把你累垮了。
現在來了張平兄弟,給你搭把手,這樣你也能輕鬆點。
張煥妹子,跟咱家豔梅同歲,若是她能幫忙的話,正好,我計劃著再囤點大棗,也需要人手。”
白嵐說完,張平就從口袋裏掏出當初寫下的那張欠條。
趙海接過紙條看了一眼,雖然對兩個陌生的孩子,並不是十分的放心。
但對於花錢救人這件事,並不反對,而且可以說是讚成的。
若是當時他在場,肯定也不能見死不救,兜裏有錢,估摸著也會這麼幹的。
隻是,讓人出工抵債的法子,卻是出乎意料的。
他又詳詳細細問了張平家裏的情況,從家住哪個村的,家裏都有什麼人,一直到日子過得情況,都一一問了個清楚。
張平和張煥兩兄妹也沒瞞著,有問必答的都說了個詳細。
趙海看看炕上坐著的爺爺,見爺爺沒什麼意見,心裏也就放心一些。
眼下地裏農活雖然不多,但是招弟說得對,要建房子,備料就得費好大一番工夫。
一開始,爺爺和趙海兩人還想著,自己買一車煤,再摔一窯坯,燒好了用來建房子,這樣能省一些錢。
白嵐覺得這樣花費時間和力氣都太多了。
家裏本來就沒什麼勞力,再做這些事情,實在太辛苦了。
不如索性直接買磚來建房子,大不了就是多花幾百塊錢。
磚和水泥這兩項買就買了,但是黃沙,趙海說什麼都要自己到河灘上去篩,這樣不需要花錢,隻是費一些力氣而已。
備好料,開始建房子就更耗神耗力了。
這個年代,不像後世幾十年,有這種建房子的活,直接包出去,自己家裏人,能省很多力氣。
也少操心不少。
但是現在,村裏建房子,都是找人幫忙,管飯就行。
村裏人,鄉裏鄉親的幫工,都是不要錢的。隻是,這也是禮尚往來的事,別人家有事,你家出工幫忙了,等你家有事的時候,不用去找,人家也會主動來幫忙的。
農村人之間的交往,就這麼簡單。
趙海家在村裏人緣一向都挺好,建房子,人工這塊倒是不用擔心。
但是,除了請人幹活之外,剩餘的零零散散的活計,總不能都指望外人,還是要自己家裏人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