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嵐與梨樹溝的徐大爺攀談。
梨樹溝也是一個多棗樹的村子,全村現在也有500棵左右棗樹,包產到戶後,他們村是都分給個人的。
雖然都是按照人口分的,有的人家喜歡耕地,就用自己家的棗樹與村裏人換了耕地。
據徐大爺講,他們村去年大棗收成好,可惜供銷社不收棗了,所以啊,直到現在,很多人家的棗都沒賣出去。
聊的差不多,徐大爺的棗也過完了秤,一共有560斤,2毛5一斤,一共140元,白嵐直接給了現錢。
徐大爺拿到錢後,又覺得一年辛苦侍弄棗樹,摘棗,曬棗的辛苦都值得了。
“白英雄,這樣的棗,你還收不?”
“還繼續收的大爺,我這裏會一直收。今年的幹棗,質量不差的話,價格就一直按照2毛5收,等鮮棗下來,看市場情況,再重新定價格。”
白嵐想好了,吳局長那鋪子不成,她就再去找鋪子,總之能找到。沒有鋪子的情況下,她也能把棗賣出去,不過就是辛苦一些,費點工夫。
既然有了把南陽公社甚至任縣的大棗,推向全國的打算,這個計劃還沒有實施前,白嵐想盡辦法,也要盡力讓棗農提升點信心,不要把棗樹砍了。
徐大爺得了白嵐的話,趕上牛車開心的走了。
他走後,又陸陸續續來了好幾份賣棗的。
都是自己家的,一家一份的,一般沒有太多的,一般都是500-600斤左右。
隻要質量沒啥問題的,白嵐都照單全收了。
後來,又來了一份,這人說是羊角溝村的,張平立馬顯得更加熱情,還從屋裏舀了一瓢水給那人喝。
白嵐一問才知道,原來張平的小姑家,就是羊角村的,他的小妹二丫現在被寄養在小姑家裏。
張平熱情的跟人家套近乎,目的隻是了解一下,他小妹在小姑家裏過得好不好。
那人見張平問起他小姑家的情況,笑笑沒說什麼,看著白嵐,就趕緊轉移了話題,聊起棗子的事情。
很快,那人棗過完秤,算了錢,結賬之後,就趕緊著趕車離開。
張平這麼熱情的人,都沒辦法多跟那人說幾句話。
白嵐看著張平的臉色,就覺得他似乎有些放心不下張二丫,於是衝他說道:“張平,你要是放心不下,明天可以去看看。”
“姐,不怕你笑話,我們家窮,二丫長這麼大,沒吃過一頓好的,沒穿過一件好衣服。我心裏總覺得對不起她,所以,也對她嬌慣些。”
張平的擔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他和張煥把二丫送到小姑家的時候,他們一家人都不太高興,就連小姑的臉色也不怎麼好。
小姑父就更直接了,“這麼大孩子了,能吃能喝的,誰家供得起。”
張平聽了小姑父的話,倒也沒怎麼生氣。
畢竟這個時候,大多數人家都跟他們家差不多,也都是在溫飽線上掙紮。
小姑家裏還有兩個男孩,都是十四五歲的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每天就跟餓死鬼一樣,多少都吃不飽。
小姑臉上雖然沒有笑模樣,但是看到張平還提著半袋子玉米麵呢,就說道:“一個小丫頭,她能吃多少,你們就把她放這吧。”
張平和張煥把二丫放到小姑家,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