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費用水分多
企業能不能賺錢關鍵看營銷活動能不能成功。在人們的潛意識裏,營銷部門就是一個必定多花錢的部門。因此,談到節約成本方麵,不少企業談的都是如何節約辦公費用、節約運營成本、節約生產成本,等等,很少提及節約營銷成本。這樣一來,采購、生產、財務等職能部門對成本控製比較重視,而銷售部門的成本意識卻非常薄弱,進而導致銷售部門所獲得的資金遠遠高於企業其他部門所獲得的資金。資金浪費都比其他部門嚴重。
事實上,營銷中的成本支出,如果不認真分析,嚴格控製,就有可能變成“洪水猛獸”,甚至把一個好端端的企業毀掉。
國外一些學者發現,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的企業往往不是最賺錢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為了維持自己的市場占有率,營銷支出往往比其他企業多得多。當前很多企業,尤其是那些高成本、高投入的大企業,都麵臨這樣一個問題。因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節約營銷成本的重要性。
經營企業很有趣的一點,就是無論多大的公司,多成功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就像一條激流,而企業就是其中的一葉小舟,如果小舟上的人不拚命劃船,小舟就會被湍急的水流衝得無影無蹤。節約營銷成本也是一樣。節約營銷成本並不是依靠企業經營者的節約習慣,而是依靠一係列的銷售策略。因此,隻要企業經營者和營銷部門一鬆勁,企業被壓低的營銷成本馬上就會呈現上升的趨勢。
因此,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如果營銷部門單純以銷售收入為導向開展營銷活動,那就必然會產生過高的銷售費用,進而加大企業生產成本,影響企業收益。因此,隻有營銷部門以投入產出為導向,企業的成本控製才會取得好的效果,企業的資源才能更為均衡地配置。
“摳”營銷,關鍵抓渠道
營銷渠道是指商品和服務從生產者向消費者轉移過程的具體通道或路徑。而實現營銷渠道上的節約,就是指選擇什麼樣的營銷渠道銷售產品才能達到多賺錢少花錢的目的。
1自營渠道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各地域間人民生活習慣迥然不同,自營渠道長期以來一直都是企業布市、利市、賺取利潤和贏得長足發展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由於自營渠道有較高的成本風險,很多企業想嚐試卻又不敢嚐試。
當年,三株集團根據我國地理區劃和人口密度不同,建立了四大區——四級營銷體係——六級管理體係的自營渠道營銷網絡,在國內所有省會城市和絕大部分地級市擁有600個銷售分公司或子公司,這些下級公司在所轄縣、鄉、鎮又運營與管理著2 000個辦事處和總數超過15萬名的行銷人員。正是因為有這張嚴密的自營渠道銷售網絡,當年才能在農村的土牆、電線杆、道路護欄、牲口欄圈甚至廁所牆上都能見到“三株口服液”的“無成本廣告”,正是這種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攻勢成就了三株集團從1994至1996年的短短三年間,銷售額從1億多元躍至80億元;從1993年底30萬元的注冊資金到1997年底48億元的公司淨資產的經營神話。
三株集團為什麼會在20世紀90年代末迅速垮掉?這還要歸因於三株集團那龐大的自營渠道網絡。
在三株集團獲得80億元銷售額的1996年,中國保健品市場的總容量僅有24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三株集團一年銷售額就占到市場總容量的1/3。遠遠超過了國際壟斷線25%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市場空間已經飽和,此時如果再以超常的大網絡及人海戰術來維持與拓展市場,顯然是不適宜的。而三株集團對自己的15萬行銷大軍隻有自豪,沒有反省。
假如三株集團當時能在保證網絡運轉、市場覆蓋率不變的情況下,將自己的營銷體係進行適當縮減,將某些區域的自營渠道交與當地分銷商運營管理,那麼三株集團或許就能避免一夜垮台的悲劇了。
商場如戰場,三株集團的成功是因為他們將自營渠道和“人海戰術”做到了極致,然而這柄雙刃劍在幾年後卻也割斷了三株集團自己的大動脈。在市場空間總體有限的保健品市場,三株集團中後期出現了嚴重的人浮於事現象,市場鏈反應遲鈍,加上極其嚴重的官僚與腐敗作風,最終促使三株帝國大廈倒塌。三株集團過分嚴密的渠道規模和15萬名行銷大軍的成本,注定了三株集團在運營中容易出現官僚作風甚至腐敗現象。過度采用自營渠道進行營銷,無疑要付出代價。
通過對三株集團自營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營渠道的風險主要來自內在因素,來自於對運營成本的控製和把握。企業經營者若想使企業的自營渠道始終都維持在一個安全、高效的層麵上,就必須要時刻注意這一點。
2產品分銷
自營渠道畢竟是一種過於極端的營銷方式,現代企業營銷,並不純粹靠自身力量去進行市場銷售,而是要尋找可靠的經銷商來分銷自己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是否擁有廣闊的分銷渠道,已成為企業能否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研究證明,分銷渠道創造的價值通常要占到商品和服務總價值的15%~40%,說明通過改革分銷渠道夠節約更多的營銷成本,進而獲得更多的利潤。
果農老張和老李都在山上種了幾畝橘樹。橘子成熟後,兩個人就結伴到鎮上叫賣。然而,銷售情況並不盡如人意。後來兩人到鎮上的次數多了,就和市場上一個水果攤的攤主熟了起來。這家水果攤的水果質優價廉,附近的居民都願意到他那裏買水果。攤主看到老張和老李辛辛苦苦卻賣不了幾個錢,而且看他們的橘子質量也不錯,就主動招呼他們把橘子放在他的攤位上寄賣。隻要支付每筐10元的寄賣費,他們就可以免於奔波之苦,並且對橘子的銷量也很有好處。老張聽到這個建議很高興,立刻答應了攤主的條件,把橘子留在了水果攤,但一旁的老李卻不願意自己的利益被別人分走,於是一口回絕了攤主的提議。
從此之後,老張和老李分道揚鑣,各幹各的。老張隻管給攤主供貨,把銷售的事全權委托給攤主,自己在家專心侍弄橘樹。老李則繼續開著自己的農用車拉著橘子在山裏和鎮上來回奔波。兩個月後,老李因為違規擺攤被城管逮個正著,一車橘子全被沒收,而老張的橘子卻在水果攤裏賣得好好的,並且廣受附近居民的好評。
老張和老李做得雖然隻是賣橘子的小買賣,甚至連自己的公司都沒有,但道理卻可以以小見大。這兩位果農根本就不懂得什麼營銷的理論,而他們之間的差別在於老張的心思比較靈活,老李則喜歡事事靠自己。可現在早已不是自己一個人就能“包打天下”的時代了,所以老李的生意完全失敗。而老張雖然不是有意為之,卻偏偏為自己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分銷渠道,生意當然也就越做越紅火。由此可見,選擇一條好的分銷渠道可以有效提高營銷效率,降低營銷成本。
3品牌總經銷
品牌總經銷就是將企業的某一種或全部產品完全包給一家經銷商進行銷售。在合作過程中,廠家負責產品的生產、包裝以及質檢等一係列生產環節。經銷商則負責經銷廠家產品。同時,預付給廠家一筆生產資金,並確定一個最低包銷量,並且負責產品的市場推廣宣傳、銷售網絡建設等一係列工作。作為生產廠家,實行產品總經銷不僅能節約一大筆銷售渠道的建設和管理費用,還能節省出更多的精力專注於自身所擅長的業務,將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
1989年市場疲軟,這年上半年五糧液酒廠總共才賣出200噸“五糧液”。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市場環境麵前,五糧液酒雖是好酒,可無奈酒廠缺乏銷售人才和專業的銷售渠道,導致酒廠步履維艱。背水一戰的五糧液酒廠決定利用外力促進“五糧液”酒的銷售,下半年便在300多家糖業煙酒公司地、市、縣二級站打通了經銷渠道,拓寬了市場。
1994年底,中國白酒界第一個買斷品牌——“五糧醇”橫空出世。由福建邵武糖酒公司總經銷的“五糧醇”一上市就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五糧醇”一炮打響之後,一批想要效仿這種合作模式的有實力的經銷商紛紛拿著策劃好的方案和現金找到五糧液集團,按“品牌總經銷”即“買斷”的模式與五糧液集團共同開發出“五糧神”“五糧春”等一係列全國性白酒品牌,投放市場後反響相當熱烈。
“五糧液”酒能夠成為僅次於“國酒茅台”的全國第二大白酒品牌,與經銷商的積極參與分不開。五糧液人實現了營銷模式的突破。對於“五糧液”酒的經銷商來說,將五糧液酒的產品生產交給五糧液酒廠,等於節約了大筆的生產成本。而對於五糧液酒廠來說,將五糧液酒的銷售工作外包給經銷商,等於節約了大筆的營銷成本。品牌總經銷這種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廠商之間的聯營,加強了廠商經營合作,從而實現了雙贏和雙節約。
4特許經營
與品牌總經銷不同的是,特許經營是一種“軟件”輸出。現在的很多加盟商,原來都是經銷商,他們從僅僅進行營銷漸漸轉向管理。特許經營是一種讓合作雙方都能大幅縮減營銷成本並獲取高額利潤的“雙贏”模式。
杉杉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服裝產業集團。杉杉借助自己的品牌強勢,推出了特許經營的加盟模式。他們在最短時間內製定出加盟合約、管理指導手冊以及各種製度,完成特許經營的各種準備工作,然後進行廣泛宣傳,招募加盟商,並對加盟商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從1999年8月到2000年6月這短短10個月時間,杉杉在全國各地發展的品牌加盟公司已經超過了20家,特許加盟專賣店近300個。各加盟公司的銷售呈良好的上升勢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對於那些有實力的企業,搞特許經營靠自己的品牌賺錢可以有效減少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以最小的投資風險進行大規模擴張,使企業更廣更快更節約地占領商品市場。
5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是指企業利用開放便捷的互聯網,對產品、服務所做的一係列經營活動,從而達到銷售產品或服務的目的。隨著國內網絡使用人數的增加,進行網絡購物並以銀行卡付款的消費方式已漸流行,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網絡營銷能為企業帶來長遠的效益。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營銷模式——網絡營銷已發展得相當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