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又是開大會,又是分任務的,然後各鄉鎮各部門開展大招商活動,所有的主要領導都要跑出去招商,都要帶兩個項目回來。
差旅費花了無數,招待費花了無數,帶回來一堆堆的意向合同,有一個真正投資的沒有,有,苗縣長引來一個腐竹廠,這個是真投資了,除此之外,都是意向。
最後浪費的財政資金太多了,隻好規定資金不落地,不能隨便報銷招商費用,才遏止住這股招商風。
現在周伯名又提,純粹是沒話找話。
陸天順主要是已經打定主意好好工作了,就不想再做生意了,反正也隻是個小打小鬧的小生意。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手的欠缺,陸天順肯定是沒有時間多管的,現在手頭能用的人基本上也用上了,再弄一攤叫誰去。
“這樣吧,縣裏讓調研每個村的集體經濟情況,你回頭跟我一起跑一圈,把所有的村都看看,你思路廣,看看發展什麼產業能幫村民致富,不能光靠打工種地。”周伯名看了看陸天順。
確實佩服他的腦子,靈活,有想法,無論做什麼,都是賺的,幾乎沒有賠錢的。
“行吧。”多了解了解也沒有壞處,陸天順就沒有拒絕。
各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他倒是都認識,但村裏的情況他知道的不多,也該好好看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陸天順前一段時間看了偉人寫的調查報告,一個月的時間將一個縣的經濟、社會剖析的明明白白,甚至各種物價在內,當你對一個地方了解到這種程度時,就不愁幹不好工作。
胡窯鄉看來短時間是脫離不了了,這裏雖然窮,產業基礎也差,但問題也顯而易見,隻要把交通這個問題短板彌補了,想發展起來也是很容易的事。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周伯名就帶著陸天順,將胡窯鄉所有的行政村轉了一個遍,如果說原來陸天順隻是對胡窯有一個概念,現在基本上已經有了準確的印象。
窮是現實,觀念落後是根本,其它的外在條件都可以改善,都可以克服,但人的思維不去改變,就永遠不可能發展。
大多數村沒有像樣的集體產業,除了宅基地就是村委會,連個小加工廠都很少見,環境倒是保護的很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養豬為過年,養雞為賺錢,這種狀況如果在八十年代前,很正常,那時候幾乎大多數農村都這樣,但到了現在,還是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確實不太正常。
這也跟胡窯鄉的環境有,這裏臨河靠山,靠山吃山,靠河吃河,又地廣人稀,人均土地較多,光靠種地都衣食無憂,再加上山裏或河裏出產,人隻要稍微勤快點,就能過的特別安逸,連去外麵打工都不用。
這種情況很消磨人的雄心壯誌,不是沒有人想過改變,但都沒有起到效果。
不過看過之後,陸天順心裏也有點譜了,這裏確實不太適合發展工業,一來是破壞這麼好的自然環境,回頭修複起來成本更高,二來這裏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可以從農產品的深加工上進行發展,效果會更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