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現代亞洲(4)(3 / 3)

由於這起事件實在太過突然,日本的帝都警備根本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皇道派就幾乎將朝廷重臣一網打盡了。同日下午3點,在極度震驚中終於回過神來的東京警備總司令部終於下達戰時警備令,大批軍隊調進東京,海軍第一、第二艦隊返航警備東京灣,同時精銳的橫須賀警備戰隊也馳援東京。其實,這次反叛事件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實力強大,隻是一時事發突然才讓這1483名陸軍青年軍官發動的軍事叛變取得了“駭人的成績”。

2月27日下午4點,奉命而來的海軍第一艦隊主力戰艦長門號已經將主炮校準國會議室堂。隨後,警備司令部將叛軍團團包圍。然而,警備司令部沒有再進一步對其剿滅,原因就在於,在日本的傳統中是不能出現背叛天皇的亂臣賊子的。如果自己開始清剿,就表示著野中大尉等人是犯上作亂,這對於日本皇軍來說,是莫大的恥辱。想當年,連建立幕府兩百多年的德川家族都不敢公開反叛天皇,現在這個情形真是給日本皇軍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勸降的軍隊出動飛機空投勸降文件,不住地動搖叛軍的立場。但是野中大尉等人顯然不為所動,他們在等待著內廷把情願要求傳遞到皇宮內院裏去。這些青年軍官與圍剿軍隊一直對峙著,到了2月28日下去,終於有消息傳了回來。

原來,天皇在得知他們的行動聲明後,權衡利弊之下決定答應他們的請求。然而,要想讓這群“亂黨”投降,竟然還要天皇頒布賜死的詔書,這一點讓天皇無比震怒:野中等人本來就應該自殺謝罪,怎麼還敢要求敕令?

隨後,一紙征討令飛也似地到了警備司令部,說如果警備司令部不前去圍剿叛逆,那麼天皇就要率領近衛師團禦駕親征。其實,在這張言辭強烈的敕令到達之前,天皇已經接連下大了好幾次征討的命令,但警備司令部就是遲遲不肯行動。天皇對這種公然的忤逆已經忍無可忍,才會做出禦駕親征的決斷。

2月29日上午9點,警備司令部不得已發出公告,宣布此次事件為叛軍作亂,並下命讓部隊進行武裝清剿,最後,野中等叛軍首領相繼在陸相官邸自殺。下午2點30分,整個叛亂被平息,這場隻持續了4天的反叛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這次由1483名陸軍青年軍官發動的叛亂事件,實際上是一次軍事政變。在二二六事件爆發之前,日本軍政界內部鬥爭激烈,各種勢力紛繁複雜。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軍隊內部分成了“皇道派”與“統製派”。“皇道派”認為天皇久居宮中,已經被周圍的人所蒙蔽、所包圍,根本不知道民間疾苦,隻有聯合起來“清君側”廢除內閣,將天皇直接推到台前來統治國家,才能夠讓日本政治清明。同時,皇道派希望天皇直接成為希特勒這種軍事獨裁者。而統製派則認為應該不使用武力,經過自上而下的改革進行戰略擴張,並且要求建立總體戰的體製,加強對軍隊的統治。雖然兩派政治理想不同,但殊途同歸,他們的目的卻都是想要將日本進一步轉型為法西斯戰爭機器國家。

這場由皇道派軍人發動的未遂軍事政變,給了東條英機和他的統治派一個絕佳的清理政敵的機會。野中大尉失敗自殺替統製派清理敵對的皇道派陸軍軍人政治勢力,從此以後,沒有什麼太大的勢力能夠阻止統製派將日本推向軍國主義和對外全麵侵略的方針了。

84. 艱苦卓絕的中國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4年8月爆發,曆時4年3個月,席卷了歐、亞、非三大洲的34個國家,是一場波及人口15億以上的災難性戰爭。中國因加入協約國一方,成為戰勝國之一。然而,在戰爭結束後的1918年11月開始的帝國主義間重新劃分勢力範圍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完全無視中國作為戰勝國收回已經被德國占領的膠州灣的合理要求,而是把膠州灣又分給了日本,導致次年中國爆發了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自此,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種新的領導力量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得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環境。但法西斯主義卻在世界範圍內不可遏製地產生出來。在德國,希特勒煽動民眾要為獲得無限“生存空間”戰鬥;在意大利,墨索裏尼宣稱要對人類進行“最高統治”;在日本,更是堅定了首先征服中國,以中國為踏板進而稱霸世界的目標。當1929年美國資本主義危機席卷全世界後,法西斯主義終於變成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