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當代亞洲(4)(3 / 3)

101. 東南亞經濟危機

1997年7月2日,一向以發展迅速著稱於世的東南亞地區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事件起因是由於泰銖貶值,然後迅速傳染創造東南亞經濟奇跡的各國、各地,使得東南亞出現強烈波動。

東南亞經濟危機萌生泰國的金融業。在1997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進行彙兌製度改革,允許資本自由出入,一時間大量外資和對衝基金迅速流入,衝擊本國市場。隨著東南亞各國貨幣暴跌,大規模的銀行信貸危機出現。在相互的波及之下,先前經濟高速發展的東南亞各國一齊被卷入這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之中。

其實早在1995年時,危機的種子就已埋下。當時日元對美元貶值,東南亞已經紛紛出現貿易赤字。1997年泰國開放資本項目,高估本國貨幣,出台了與美元之間采取固定彙率的政策。這時候,國際炒家對著泰國砍了一刀,喬治?索羅斯與量子基金先是籌到與泰國國際儲備大致相當的資產,然後兌換為泰銖或者貸出泰銖投資固定資產及金融市場各種項目。在索羅斯集團大批量的購入泰銖時,泰銖的國際儲備下降,隻好向中央銀行兌換。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因為泰銖盯住美元的固定彙率無法實行,政府隻好出台浮動彙率,泰銖貶值。索羅斯見時機成熟,馬上將美元換成泰銖還銀行的貸款,趁機將大筆財富席卷,泰國經濟產生巨大震蕩。而對於東南亞各國來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沒過於是連鎖效應,東南亞金融危機由此發生。

泰銖貶值後,索羅斯用相同的手法對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等發起進攻。8月,馬來西亞林吉特宣布“投降”,新加坡元受衝較大。10月,金融危機蔓延到韓國、日本,大批公司破產,股市暴跌,尤其是韓國更是損失嚴重。10下旬,索羅斯一行將刀刃對準了中國香港。

按照預期,香港完全抵抗不住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在即將崩潰的邊緣,中國政府無償援助香港。隨著大批中國的外彙儲備輸入香港的血管,才使得香港平安度過危險期,索羅斯狠狠地虧了一筆。最後,在這場一直持續了兩年的金融危機中,除了中國,香港,新加坡沒有遭到損失,大多數國家沒能幸免。

1998年,印尼金融風暴再次掀起亞洲金融危機的新高潮。隨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俄羅斯和拉美等國家和地區也受到牽連,全球彙市、股市波動加劇,一些國家的政局開始動蕩。

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蕩、日元彙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但是在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正確策略下,使得彙市始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國際炒家遭遇二次失敗,損失頗重。

但是在俄羅斯戰場上,國際炒家卻成功引發了俄羅斯金融危機。1998年8月17日,俄羅斯中央銀行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彙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隨之而來的是大幅度的股市、彙市下跌,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並一度引發政治危機。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然沒有得以完全恢複。直到1999年,這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才宣告結束。

這次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又一重大事件,影響深遠。從此次金融危機中可以看出許多國家在發展中曾經忽視的金融體係中的嚴重缺陷,必須引起重視和加以改變。即使是許多人們認為是比較成熟的金融體製和經濟運行方式也都有疏漏之處,一旦被點到“死穴”,就會波及世界的金融安全。總之,金融危機中是需要人們進行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