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名朝鮮士兵匆匆從大殿外趕來,開口道:
“報大君,東城告急,明軍泰寧侯陳瀛希望我軍可以出兵協防。另外泰寧侯還說,說是軍糧告急,以後王宮的糧食供給減半……”
聽到朝鮮士兵的話,殿內大臣頓時一片嘩然。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朝中幾名武官更是義憤填膺,高聲開口道:
“大君,這群明人真是欺人太甚,這些糧食本就是我朝鮮的,給他們吃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削減王宮的供給!末將願帶一萬軍士奪回糧倉!”
“不錯,大君,如今明軍眼看大勢已去,我朝不如降了倭國,與倭國裏應外合,擊破這群明軍!”
“這群明人早就對我朝心有不軌,想把我朝疆土吸收為己用,大君,切不可答應他們。”
看著殿內群情激奮的武將,李珦無奈一聲長歎,他如何能不知道這群武將的心思?削減王宮口糧供給隻是個噱頭,其實無非是貪戀兵權罷了。
但對於這一切,李珦的內心雖然有意歸附明朝,還是有些舉棋不定,對於朝鮮的去留心中猶豫不已。
這一切還要從去年明軍驅逐瓦剌後留下五千明軍駐守說起。
朱祁鎮本意留下這五千明軍是為了防止瓦剌反撲,但是沒想到這一舉動讓朝鮮眾臣心中有了別樣的心思。
原本朝鮮國內對於明軍的到來是非常歡迎的,但是兀良衛在朝鮮搜了半年毛也沒找到,還時常有擾民事件發生。
而且兀良衛撤走後,名義上監視兀良衛的明軍也沒有跟著撤離,反而一副常駐漢城的模樣。
這頓時讓朝鮮上下恐慌不已,以為明軍有吞並朝鮮的心思,這群部隊就是先頭部隊,試探朝鮮的態度。
於是大明的風評急轉直下,到了這次倭軍來襲,恰逢領議政病倒,鷹派武官便開始上台。
這些武官覺得大明心懷不軌,不能一門心思倒向大明,反而覺得力量握在自己手裏才能保全安危。
但朝鮮國內又沒有足夠能抵禦倭軍和明軍任何一方勢力的力量,於是就出現這麼奇葩的一幕。
明軍千裏迢迢趕來支援還落不下好,被攻擊的是朝鮮國都,反而是明軍在浴血奮戰。
而城內被保護的朝鮮還想著時刻反水,恨不得明軍和倭軍兩敗俱傷才好。
其實朝鮮有這種思想根源就是次生文明對原生文明的這種又恐懼又親近的心態。
朝鮮受大明影響太大了,大明原生文明的強大和同根同源讓朝鮮心生親近和臣服,但又恐懼被大明吞噬。
殿內群臣群情激奮,李珦輕咳一聲示意眾人安靜。
“諸位臣工,我朝世為中原王朝藩屬,大明與我朝近在咫尺,如此作為,大明兵臨城下又當如何?!”
李珦歎息一聲悠悠開口。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如何最大程度度保全朝鮮的利益。
但是如今形勢危急,大明和倭軍必須要選一方站隊了。
殿中眾臣聽到李珦的話也逐漸安靜了下來,這個問題他們不得不考慮。
這個選擇,將決定朝鮮的生死。
就在殿內陷入沉默之時,一個聲音從殿中響起。
隻見一名站在靠後位置的武官站出來朗聲開口道:
“大君,今時不同往日,臣粗通大明語,在大明軍中已得到確切消息,此次倭軍入侵,主謀乃是瓦剌也先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