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以後要學會應酬,懂得適應
應酬作為人們交往的一種方式,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在現代商業社會中,彼此之間的交往大都通過應酬來實現。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有過應酬,誰也逃避不了的。應酬的好壞並決定了交往的成功與否。因此應酬也就成了一門學問。因此,18歲以後要學會應酬,懂得適應。
用幽默輕鬆化解尷尬
丹麥的著名作家安徒生就是一個能在尷尬中泰然自若的人,他能根據對方的話來進行反駁,使那些給自己出難題的人陷入尷尬之中。
安徒生生活儉樸,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寫作中,從不注意衣著,也不追求時尚。有一次,安徒生戴著破舊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一個富人嘲笑他說:“你腦袋上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帽子嗎?”旁邊站了好大一群人,大夥都笑得前仰後合。“哈,這次安徒生可算是栽了,看他怎麼辦?”那個挖苦他的富人更是得意洋洋,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麵孔。
可是這並沒有難倒安徒生,他稍作停頓,馬上說出了讓人們震驚的話。朋友,你猜猜他是怎麼回答的?
安徒生不慌不忙地指著那個富人回敬道:“你帽子下邊的那個玩意兒是什麼?能算是腦袋嗎?”
頓時,笑聲停止了,過了幾分鍾,人們又哄堂大笑起來。
此時,那個富人臉紅脖子粗,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了。安徒生借助對方的話予以回擊,使自己從尷尬中走出,而那個富人卻落得個被眾人恥笑的下場,再也不敢開安徒生的玩笑了。
安徒生分析對方的邏輯和結論之後,並沒有作出正麵的反駁,而把它作為前提加以演繹和引申,將對方引到一個顯而易見的荒唐的結論上去,從而由反麵證明對方的荒唐。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這些交往在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因為失誤、別人的指責或其他突如其來的事情,給自己帶來一些尷尬。每個人都希望在社交中從容不迫,灑脫大度,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會經常遇到一些尷尬的場麵。自己感到不自在,別人也不自在,結果使得氣氛凝滯。怎樣才能做到遇事不驚不亂,從難堪的境地中從容地解脫出來呢?下麵就向大家介紹四種方法。
1.借題發揮法
某著名歌星參加義演,下台時不慎被電線絆倒,正在鼓掌的觀眾怔住了,隻見他從容地站起來,微笑著說:“你們的掌聲真使我傾倒了。”妙語一出,讚美的掌聲響成一片。不難看出,此法適用於處理受突發事件或是對方態度不友好時,通過環境或自身某方麵借取話題,引申、發揮,化被動為主動,改變氣氛,擺脫困境。此法的關鍵是話題要借好,發揮要貼切。
2.自我解嘲法
裏根總統對加拿大進行訪問發表演講時,反美示威人群不斷打斷裏根的講話,兩國領導人都感到很尷尬,裏根對加拿大總理說:“這種情況在美國時有發生。這些人一定是從美國特意趕來的,想使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此語一出,笑聲頓時化解了尷尬場麵。當你遭遇失誤、挫折或尷尬局麵時,不妨也效法一下這位總統,對自己所處困境主動地嘲弄、調侃,不但可以擺脫窘境,而且能夠展現出你的虛懷若穀和博大胸襟。此法可以通過故作糊塗、大智若愚來體現,亦可以借助於對缺點、失誤進行誇張、渲染來體現。
3.順水推舟,因勢利導
例如,幾個人在議論機關辦公室抽屜裏的錢被偷的事,小張看著相鄰科室的小陳說:“小偷肯定是經常到我們辦公室來的人。”大家一齊把目光轉向小陳,小陳一怔,然後不慌不亂地答道:“你這一說我倒想起一個人,小張,你那個老鄉這幾天不是經常在你們辦公室裏待著嗎?你去問問他吧。”這樣將開玩笑的一方弄到一種進退維穀的困境,這時可以把話題順勢引向別的方向,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開。既反駁了無理的玩笑,也處理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4.針鋒相對,主動突圍
這種技巧適用於那些心術不正、心存惡念開玩笑的人,這時你就應針鋒相對,積極反擊,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尷尬是一種情緒反應,隻要想辦法使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穩定下來,在交往中應付尷尬就會從容多了。
當你遇到討厭的人想給你製造尷尬,讓你下不來台時,你就要幽默、含蓄地把對方的話轉換為對自己有利的話,並用極其有力的話語去征服對方,使對方陷入窘態,從而獲得人們的認可。
1843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競選州長,經過競爭以後,人選最終落在共和黨的候選人亞伯拉罕?林肯與民主黨的候選人彼德?卡特賴特兩個人的身上。
卡特賴特是位有名的牧師,他為人小氣,道貌岸然,而且還愛嫉妒別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是一個十分令人討厭的家夥。在這次競爭中,他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大肆攻擊林肯不承認耶穌是“私生子”等,搞得滿城風雨,使林肯在選民中的威信急速下降。
林肯很了解卡特賴特這個人,也知道卡特賴特在說自己的壞話,他也更了解卡特賴特的目的,就是讓自己退出競選,把伊利諾伊州州長讓給他,但林肯卻不以為然,他決定去教堂會一會卡特賴特。